返回第 126 章(第2/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王泽说着起身走到台前,温和地笑道:“敢问高姓大名?”

    中年夷商有些受宠若惊,忙长揖道:“不敢,在下尤里斯。布鲁图。”

    王泽点头笑道:“好,布鲁图,你若是驾船回国,能否将一些前代古贤人的名著带到中国。”顿了顿,他又说道:“只要能带回这些撰著,经国子监裁为真本,本官当奏明朝廷,免你市泊司关税三年,并对商税免征三船,你看如何?”

    布鲁图有些不相信王泽所言,一些在他们商人看来那些枯燥、几乎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手抄书册,在王泽这里竟然成了无价之宝。

    王泽继续说道:“咱们今日用商人的的方式进行,散场后请到州衙详谈。”

    “那好!听凭执政阁下安排。”布鲁图不知不觉地认为王泽诚心与他相待,不由自主地应承下来。

    又一名夷商站起来道:“王相公,在下是大食商人,如果我要能弄来这些书籍,也能给在下这些优惠吗?”话声方落,不少夷商纷纷起身要求给个说法。

    王长龄见夷商如此放肆,怒道:“放肆,这是什么地方,尔等如此胡搅蛮缠成何体统。”

    王泽摆了摆手,示意夷商们安静后,笑道:“本官会按你等所献书册撰作人名声、年代及科目内容定了标准,不久将告示出来。还有,不仅你等夷商,只要是出海商船带回书册,无论何人,全部依律给赏。”

    这等于给在场商贾一个共同的机会,无论中外商人都能享受优惠赏赐,无疑使他们精神为之大振,不就是几本书嘛!又不占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王长龄见王泽越说越超出此番举行这次竞价的目的,竟然以税收与特权为条件要商家们从海外运书,难道华夏诸贤者的书不够儒者一生攻读吗?非得要蛮夷书册。不满地道:“王相公,蛮夷书册能有何用,竟然要用朝廷税收为代价,不知官家知否?”

    他说的还算是客气,在众人面前没有明言王泽擅作主张,给王泽留了几分体面。

    王泽暗笑王长龄或许是一位有学问的儒者、正直的官员,可他碍于时代的禁锢,根本不了解他在做什么,这一切对华夏的重要意义。笑着道:“官家与太后对这些方外书册颇感兴趣,本官是要将其收集,翻译成册,以供皇家收藏。”

    说辞虽是勉强,却还能堵住王长龄等人说道,使其不好再加以反对。

    “本官已向官家、太后请旨得准,在凤凰山兴办凤凰山书院,书院内将设诸夷语学科,翻译诸位所献书册文献,并加以印刷成书,以供大宋学者研习。并在中外招募并通汉文及夷文者入书院讲习,以助教聘之,另加每月翻译钱。译书者可将姓名署于书页末,每本成后经校对发行,首本呈献官家,到时自有封赏。”

    在场的商贾凡是有船的,心中早已经盘算如何出海去求得海外书册,方宜中眼睛叽里咕噜地打转,暗自盘算自己主管的市舶司要如何去做,毕竟这是讨好朝廷的事情,既然王泽能做,他为何不能,想想还是有些后悔,自己上任两年竟然没有想到这一层好事,反倒是让人专美于前。

    “好了,就请诸位办理竞价吧。”

    商贾们按进来时所领的牌号,逐次被叫到李墨涵身边的桌案上写下竞标名号与出纳钱粮,并将纸张投入桌上箱中,王泽回到坐次上等候,支卖司公人负责维持秩序。

    当吴宣臣走到案边,犹豫着倒是如何填写时,李墨涵用极轻的声音细细地道:“就高填写,恩师自当关照。”

    吴宣臣愣了愣,立即明白这是王泽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情面,感激地看了面无表情的李墨涵一眼后,兴奋地添上‘紫溪盐场’至于价码当然是高高的一笔,放下笔后,轻声道:“多谢世兄。”

    当李墨涵现场宣读商贾们竞标名号与所出钱粮,其数目巨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