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整个战争的成败,他心知肚明,也不止一次地产生过矛盾,在他看来如果能坚守夏州坐观两国成败,再伺机起兵最好。但随着战事的发展,有些事不能由他随意而行,本不想参加此战,却找不出理由推脱,当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拒绝,徐徽言会毫不犹豫地歼灭他,自他归顺后,王择仁的长捷侍卫大军就盘踞在侧,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可能是专门为他量身准备的。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沉沉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接受了徐徽言的帅令,在他权衡之下,只能帮助宋军击败夏军才符合他的利益。
当骁骑侍卫大军两千名甲骑具装早已列好阵势,他们通身黑衣黑甲、面带青铜面具,在侍卫大军帅令下达后,以缓慢沉重地步伐向夏军方向推进,如同一座漆黑的铁山,一寸寸向夏军压了过去,其气势较夏军铁鹞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翼是各由三千五百马军组成的马队快速抄掠夏军左翼两翼轻装马队,他们没有两千重骑兵的精良防护,但也是身披铁甲或皮甲,身体重要部分有精炼钢甲保护,很多人手中拿的不是长qiāng马刀,而是搭上弩箭的钢臂弩。骁骑侍卫大军原本就是禁军中唯一一支重铠马军部队,拥有全军最多的重铠马军部队,他们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夏军的铁鹞子,没想到却用在了这场大战。
重铠马军之后,便是由数千名乡军和骁骑侍卫大军一部禁军,他们虽然不如马军速度迅猛,但在和马军尤其是甲骑具装依托作战,却又相当大的战斗力,即可以接重骑兵的保护,免受敌军骑兵的击杀,又能与重骑兵形成上下互为犄角之势,使重骑兵不易被对方从后面击落下马,何况还有数千马军的支援。
萧合达所部上万名由夏国北疆党项人组成的马步军,亦是分成两部,一部坚守宋军右翼阵地,一部五千马军在萧合达的率领下脱离战场,在战场的外围进行大迂回包抄。这支部队是萧合达多年来的心血所在,从一开始,他就组建了一支由契丹人构成主体的部队,不过兵力不多、不太引人注意而已,辽朝灭亡后,很多契丹人西逃进入夏国境内,他把很多人安置在夏州,在积极准备复国的时候,征伐契丹壮士入伍,组成一支效忠于他的契丹族部队,兵力多达近两万人,这也是他唯一可以凭借的资本,复国的期望所在。
而且,他在归附宋军的条件中,明确提出不是投降,也不是归顺、而是联合,为此他固执地在军中升起了辽军大旗,军衣换成了契丹军人的黑色,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令曲端和徐徽言放心,当徐徽言出击的时候,在宋军右翼仍然保留一支强大的后备队。
夏军在左翼的是黑水军一万名马军与数千静州步军,黑水军做为夏军中的主力之一,他们同样有资格自豪,天都军虽然号称擒生军中的翘楚,但他们黑水军战斗力之强悍亦不在其下,当年跟随景宗皇帝远征回鹘,意气毫发,对于此战他们抱有必胜的信心。
当宋军黑压压的甲骑具装扑来后,夏军的感觉绝对和宋军面对铁鹞子是一样,但夏军的主力毕竟是马军,他们具有宋军所没有的优势,其前锋一部在黑水军都指挥使息玉卓的帅令下,数千马军分成四路迎了上去。马军之所以犀利的缘由,除了其机动力外,还有的就是冲击力,来罗明珠之所以在宋军左翼陷入混战,就是因为宋军以上万步军缓解了马军冲击力,反而用马军进行反突击。马军对马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迎面进行冲击,看谁的bào发力更强悍,谁的意志更加坚定。勇气固然是一方面,但却不能替代实力的角逐,马军和马军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时,谁更能忍受对方的刀qiāng,谁的战术运用得当,谁就能占据上风。宋军进攻的态势,就是以两翼马队包裹,中间用重铠马军和夏军马军硬碰地方式,力图以冲击力伤的优势一举击溃夏军左翼出战马军,再用两翼包抄的方式彻底击溃夏军左翼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