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7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主兵、功高盖主态度昭然若揭,导致书院中原本就已经分成两派的师生又来了一次大对决,不仅年轻的学子们辩论,连尹、李侗、王次翁、喻樗、刘勉之、刘子翠、熊蕃、江贽这样闻名天下的大儒也陷入纷争之中。他们各据一词,之间的辩论相当激烈,甚至已经发展到对个人品行的攻击,这也是王咏翎始料不及的,想阻止事态的恶xìng发展,不过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住了。

    凤凰山研究院院长已经换成能说会道的郭无为,而且他也是王泽坚定的信徒之一,加上邝力、唐秋彤、化云人、聂诺四名早已经是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上功成名就的人物,他们对于王泽的理念是从儒学之外的角度去理解,所以能够理解王泽思想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凤凰山研究院和书院中的格物院、博物院才成为王泽在凤凰山书院中最坚固的堡垒,也是被称之为王门杂学最坚固的堡垒。在郭无为暗中策划下,三个学院已经逐渐连成一体,不仅在主导思想上能够统一,并且在学术上是相近的,多年来他们与凤凰山书院的离心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担任格物院院长的唐秋彤在辩论上放言,叱责凤凰山书院其它几个学院和大系的讲习都是些愚顽腐儒,丝毫不了解当今天下大事,反而以迂腐不化的陈词滥调贬低为国计民生的政策和研究,简直就是浪费国家的钱粮,讽刺养他们这些腐儒还不如养几头猪能卖点钱。

    博物院院长化云人玩的更绝,直接来了个三院分治、研究院和格物、博物两院另立门派的言论,立即引起了凤凰山书院的轩然大波,也令士林中为之一震,有些人声色俱厉地驳斥、有些人目瞪口呆、有些人幸灾乐祸,王咏翎在听到化云人的言论后惊的手中的扇子都掉到了地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世间人情百态可谓淋漓尽致。

    王咏翎虽然声名显著、在士林中享有很高的清誉,但他的力量还不足以应付三大院财大气粗的师弟们,凤凰山书院的一些名儒亦是无能为力,毕竟他们彼此之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儒者几乎无法辩驳三大院的学术理论,当然也无法理解石头竟然变成了透明的玻璃,他们只能空乏地叱责为奇技yín巧。但正是这些奇技yín巧却真正得到朝廷的重视,正是由于玻璃的成功制作,直接导致了琉璃器的迅速衰败,商家、工场主亦是踏破了研究院的门槛,滚滚的红利流入研究院,这些都是铁一般的事情,不是几句至圣先师之论就能轻易辩驳的,连有些经义院的士子们也怦然心动,毕竟没有几个人是不喜欢钱的。

    王泽也非常担心凤凰山书院的内讧,以前虽然知道两派有很深的矛盾,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会闹到公然提出分家的地步,凤凰山书院是他毕生所托之处,岂能让这些弟子们胡闹。当他要出面制止这种局面发生的时候,王直却在不经意中提醒他一句:既然三大院乃恩师学术精妙所在,何必再受腐儒拖累,自成一体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结局。

    他忽然感到王直的话很有道理,闹腾并不一定是坏事,书院发展到一定程度分家也不一定有害,这才硬生生按捺下了调和矛盾的心思,冷静地观望凤凰山书院事态的发展,并开始为今后分立书院做了一些私下的准备,而心思大半转到了即将开始的北伐之上,精力上也有些顾不过来徒弟们闹分家。

    赵构是当今天子的叔祖,在朝廷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从新皇帝即位之后,做为赵宋皇家为数不多的成员之一,又是硕果仅存的皇家辈分最长的大宗正,他已经成为很多对目前朝廷政局不满的人,还有那些仍然对王泽有些极大的恐惧、忧虑的清流,对赵构抱有一种寄托xìng地幻想,毕竟赵构是一位年长的藩王,当年又是河北兵马大元帅,几乎能够被理解为是皇帝的另一位继承人。当年,赵谌遇刺身亡之后,眼看幼小的赵炅登基称帝,王泽擅权的yīn影再次笼罩在很多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