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1 章(第2/4页)  活在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们的意思,还不是让何进贤跟于新武去挑人,可挑人也还是在陈于壁的门生中选。”沈一贯的目光直勾勾地看着屋顶的大梁,他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可以把这两个县争取换上自己的人。

    “难道就不能派个没什么背景又不跟他们一条线的官员过去么?”高启华看着沈一贯问道。

    “派谁过去都没用,按察使和管淳安建德的知府都是他们的人,钱宁没了靠山,争取两个知县有什么用?”张位艰难地张开嘴道。

    “有用!”李化龙的眼神突然冒出精光,“朱千户的话很有些道理,怎么说,直接管百姓的还是知县。关键是这两个人只是没背景只怕还不够,淳安全县被淹,建德淹了半个,从上到下,那么多双眼睛全盯着贱买这些被淹的田。要救百姓,就必须得抗上!尤其是淳安这个知县,这个时候去,就得有一条准备,把命舍在哪里。”

    “要找到这样的人,难如登天呐……”张位长叹一声,“淳安当年曾是海瑞发家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民风何其彪悍?我听说,海瑞死的时候,淳安全县百姓为他披麻戴孝哭了整整四十九天,在当地为他立了铜像跟衣冠冢。浙江官府从上到下愣是没一个人敢说个不字,谁敢在这个时候触犯众怒?老百姓现在已经不相信任何派去的官员了,就算是找到了个敢抗上,能抗上的,这民心又该如何争取?一个死人居然压得活人抬不起头,简直就是千古奇谈……”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无论派谁去,都要能面对老百姓的强烈反弹而百折不挠,可又有谁能在百姓的心中超越海老爷?自从海瑞死了后,家家户户每逢过年都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他的画像,求他保佑自己一辈子平安;每个新上任的知县都要先在海老爷的庙里恭恭敬敬地焚香祈祷,不然连县衙的大门都进不去。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门神的形式,被百姓永远铭记的人物。前有古人,后无来者!

    “人选我这里倒有一个,只是……”良久,李化龙才喃喃地自语道。

    “在哪里?现在就把他叫来!”张位一听李化龙心中居然有合适的人选,赶紧追问道。

    “哪有这么现成的人就能叫来!这个人不是咱们的人……”说到这里,李化龙偷看了一眼脸色已经变绿的张位,赶紧道:“不过此人一向以简单著称,他在衙门从来不跟着瞎搅和,而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本分。去年也曾不断地向皇上上书要求补缺,官员缺的实在是太多。也有人说他傻,可我觉得,他倒是可以独当一面。”

    “这人到底是谁啊?”高启华也有些奇怪了。

    “大人莫急,”李化龙笑了起来,“大人可还记得海瑞当年那篇《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的”

    “可是‘母诞一子,必哺育使其活……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那篇?”高启华更加地摸不着头脑了。这与他要推荐的人有关系吗?

    “此人在海瑞这篇的最后加了一句话,这句话又被钱宁在上次的奏疏里引用过,”李化龙突然提高了声音背道:“是以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

    “好!”沈一贯拍案叫绝!

    “写得好!加这句话的人是谁?他现在在哪里?”张位回味了片刻,也不禁极为满意,能写出这种话的人,绝对差不到哪里去,只是李化龙为何说他不是自己的人?

    “此人便是当年张居正最为得意的门生,可后来又与他决裂,被下放到河南省汝阳府信阳县当知县,现在吏部担任主事的秦密!”李化龙终于说出了这个人的名字。其实他跟这个人素昧平生,并不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几年前震惊整个大明的汝阳府官员倒卖粮食一案中,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又升任到吏部当了主事。这个案子李化龙也曾跟李成梁私下里讨论过,李成梁却对身为知县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