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3 章(第2/4页)  活在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们是谁的马队?”于新武按住了就要发飙的随从,开口问道。

    “谁知道呢?看样子比二品还大呢!”驿卒眼底的狡黠一闪而过。京里来的就不得了啊?这可不是京师,你们这些人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还想在大明横着走不成?

    随从怔了怔,低声对于新武道:“恐怕是钱宁的马队。”

    “我们走!”这个时候遇到钱宁,未免太过尴尬。于新武听说,被斩首的他的前任,还是钱宁寄予厚望的学生。等到了杭州再见面也不迟。

    “请问可是于府台于大人?”忽然一个声音传来,从屋子里走出一个亲随模样的人。

    “是,你有何事?”于新武怕的就是跟对方照面,可对方既然问了起来,自己不回答又不合适,只好又转过了身子。

    “我们大人等于大人已经有一阵子了,于大人,这边请?”说着那亲随做了个带路的姿势。

    于新武犹豫了一下,钱宁毕竟还是自己的直属上司,现在又公然来请,不去也不合适,也只好随着亲随走了进去。

    于新武一进门就停住了,目光落在椅子上那个瘦削的背影上。

    “大人,于大人来了。”亲随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继而轻轻地退了出去,顺手关上了门。

    “坐吧!”背影依然没有转过身,而是指了指一边的凳子。于新武往前走了几步,却并未坐下,他心里还在疑惑着,钱宁这是何意?

    钱宁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转过了身,端起桌上的杯子自顾自地喝了起来,喝完了水,才慢慢地开口道:“让你坐就坐吧,无需拘束。”

    “请问可是钱宁钱大人?”于新武试探地问道。

    “鄙人就是。”钱宁把椅子转了个方向,又有气无力地坐了下去。于新武能看出来,钱宁明显地苍老,而且神色疲惫不堪,身子骨弱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

    “久仰,属下乃是新任杭州知府于新武,见过大人。”于新武赶紧一揖到底。这段时间钱宁的名字在京师毁誉参半,没办法,作为陈于壁的学生,居然能公然与老师反目,这件事不是谁都能做的。可他毕竟是自己的直属上司,以后要打jiāo道的机会还多着呢。

    “坐吧!”钱宁勉强地笑了笑,于新武只好走到椅子边坐下。

    “我虽然还是浙江布政使,可按规制,你归浙江巡抚管,如今何进贤兼着浙江巡抚,那咱们之间就没有差事授派。我见你,只是为了浙江,为了朝廷。”钱宁亲手给他倒上了一杯茶。

    于新武连忙接过杯子,却并未看钱宁的脸。

    “于府台知道不知道,淳安和建德一共多少灾民,到今天为止,浙江官仓里还有多少余粮,照每人每天四两接济,还能发多少天?”钱宁连珠pào一般地问道。

    “淳安的灾民是二十七万,建德灾民有十一万。受灾以前官仓里有二十万石粮食,三十八万灾民,每人每天四两,每天是七千石。现在二十天过去了,官仓里的粮还剩下五万石,最多还能发十天。”于新武也不含糊,略一计算,张嘴就不慌不忙地答道。

    钱宁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你还是有心的,十天过后,你打算怎么办?”

    于新武没有接话,而是抬起了头毫不畏惧地对视着钱宁:“大人可是在指责卑职?”

    钱宁却看着他并不言语,脸上的表情极为耐人寻味。

    于新武站了起来,走到了窗户边上:“以改兼振两难自解的奏议是属下提出来的,这没错。属下也曾仔细地了解了浙江的局势。十天之后,自然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大户拿出粮食来买灾民的田,等灾情缓解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再责成那些买了田大户们去办。逼他们,总比逼百姓造反的好。于情于理于势,眼下也只能这么做。”

    钱宁的眼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