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8 章(第2/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死党孙近来担任枢密副使一职,这也是秦桧的主意。

    到这里为止,秦桧的梦寐以求的独相终于成功了。

    可以说,赵鼎和王庶的先后自动辞职,间接帮助了秦桧成为南宋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独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根据宋朝的官制,宰相的权利被分为左右仆shè、参政知事和枢密使三大部分。这种制度的设定,就是为了防止宰相权利过大。

    虽然高宗皇帝自己违反了组织原则,私下给了秦桧一部分他不该有的权利,但是,假如赵鼎和王庶两人坚决不辞职,起码能对秦桧有所制约。

    遗憾的是,他们两人都选择了辞职和不争。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为什么要不争呢?

    是的,孔子是说过:“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可是,在《论语?泰伯章》中,曾子也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按照曾子的说法,赵鼎和王庶就应该坚守岗位,与秦桧死磕到底。方正他们两人又没有犯什么过错。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假如。

    而赵鼎和王庶不争的结果,直接成全了秦桧成为独相的愿望。

    秦桧的这招“釜底抽薪”确实厉害。一下子就解决了高宗皇帝的几位丞相,但是秦桧漏算了一点------其他文武官员和广大百姓们的反应。

    张通古的四个条件实在是太过分了。面对如此的奇耻大辱。很多稍有血xìng的官员,无不怒火满腔。

    最先提出抗议的是江南重镇平江府的丘知府。

    当金国的特使团到达了平江府之后,知府大人带头绝决招待。

    想叩拜,做梦!

    说我不称职吗,可以,我辞职。

    这可是一省之长,堂堂封疆大吏的举措。而随着他的辞职,一场空前强烈的官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南宋朝廷。

    先是军方的大佬站了出来。

    这一次韩世忠忍无可忍。率先发言。

    “今国家避地东南,目前军势贼尚提防,虽谋吞并,未敢轻易深入,故用此谋,诈许jiāo还陕西,意望移兵就据。分我兵势。其贼必别有谋画,志在一举,次要倾危本朝,绝彼后患。况陕西诸路,出兵产马,用武根本之地。岂肯真实jiāo割,资助我用?显是巧伪甘言以相诳赚。切恐使人暗赢陛下礼数,轻赐许诺,传播四方,人心离散。士气凋沮。事系安危,在此一次。委非细事。”

    除此之外,韩世忠强烈要求立即开战。他再次强调,要去最紧要的阵地。

    高宗皇帝压下奏章,不予理会。

    见此情形,韩世忠要求单骑入京,当面陈述。

    高宗终于回话了,要他老实待在驻地,不许移动,并且预先给了他个任务,金国的使者回国时,由韩世忠部派军队护送。

    这是秦桧的意思,让韩世忠想劫持使者的机会都没有,除非他想监守自盗。

    岳飞就不用说了,他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让高宗皇帝满意过。

    在新任首相秦桧大人的唆摆之下,这时高宗皇帝考虑的是如何去提防岳飞,以免让岳家军变成淮西军第二,变成一支叛军发动政变。

    前首相李纲的上书引发了第二波的反抗高潮。

    李纲在奏章里写道:“……金人变诈不测,贪婪无厌,纵使听其诏令,奉藩称臣,其志犹未已也。必继有号令,或使亲迎梓宫,或使单车入觐,或使移易将相,或改革政事,或竭取租赋,或削土宇。从之则无有纪极,一不从则前功尽废,反为兵端……”

    对于李纲的奏折,高宗皇帝在绍兴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发出了一道诏书:“大金遣使至境,朕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