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8 章(第3/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寝宫阙久稽汛扫,兄弟宗族未得聚会,南北军民十余年间不得休息,yù屈己就和。在廷侍从台谏之臣,其详思所宜,条奏来上,限一日进入”

    高宗皇帝本来是想群臣能够上点同意议和的奏章,以此来拥护自己的决策和平息这次群臣百姓之愤。可没想到引发起反对议和的大高潮。

    吏部侍郎晏敦复上书。

    权吏部侍郎魏上书。

    吏部员外郎许忻。

    胡埕、张扩、凌景夏、朱松、常同、范如圭联名上书。

    户部侍郎李弥逊上书。

    监察御史方庭实上书。

    等等

    一时间,朝中文武百官的上书象雪花一样送到高宗皇帝的手中。这些上书都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停止和金人讲和。

    在这一轮的上书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奏章。

    胡铨的说法是:“……陛下一屈膝,则祖宗社稷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仇敌而使之拜,则怫(音符)然怒;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无童稚之羞,而陛下忍为之耶?……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竿之藁(音搞)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倍。不然,臣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而求活耶?”

    这是正面的、不留余地的指斥,是赤luǒluǒ地打脸。

    这种文字迅速风传天下,尽人皆知。甚至还有商人把奏章印成文字,在临安府广而告之,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这场抗争之中。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想知道,高宗皇帝会怎样回答呢?

    第三百三十八章:双输的协定(七)

    包括李纲和胡铨在内的多位朝廷官员的奏章,并没有得到高宗皇帝的任何答复和回应。

    所有的奏请和指斥全部石沉大海,掉进皇宫里面,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以往这招的确好使,因为没有哪个臣子敢去指着高宗皇帝的鼻子发问:“你为啥不处理政务,不去回复大臣的问题?”

    但是这一回,情况之严重,远远超出了高宗和秦桧的想象。

    临安、常州、润州、会稽等地“民悉不安”。

    反对和议的百姓们开始躁动了,他们群情激奋,“众心共怒,军士至汹汹yù为变,夜或揭通街,指桧为金谍。”

    是的,京城里的禁军和附近的守军也发生了骚乱,将领们共同写了一份拒绝接受金国和议的意见书,上jiāo给了他们的大佬。

    第二天,临安府禁军三衙长官,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侍卫马军司公事解潜,侍卫步军司公事韩世良(韩世忠的兄长)一起去都堂去找首相秦桧,以及首相的大爪牙御史中丞勾龙如渊。

    三位禁军头领把文书jiāo给了秦桧,并直接告诉他:“这不是我们多事,而是众怒难犯。况且还有三个大个子(指岳飞、韩世忠和张俊)驻防在外,如果有一天他们回来质问我们说,你们身为宿卫将领,为何却让官家行曲膝受敌人诏书的礼数,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盖缘有大底三个在外,他日问某等云:尔等为宿卫之臣。如何却使官家行此礼数?”

    秦桧不屑一顾,直接把杨沂中他们打发走人了事。

    说到底。还是军方给他的压力太小了,因为到这时为止,还没有哪个军人敢跳出来对秦桧说:“你丫再敢鼓动皇帝卖国,我就宰了你。”

    只要还没人这么说这么干,秦桧就不怕,就可以无视军方的任何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