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军在陕西战场上全面沦陷,川陕地区岌岌可危;假如中路的战场有什么意外,南宋朝廷就极其危险了。
朝廷的用意是,希望岳飞能够突击中原战场,震慑住金兵,从而逼迫金兵从川陕战场撤退,或者起码暂时停止进攻。
嗯?西北战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一败涂地。吴呢,他干嘛去了?
说起来,这事情还真的跟吴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前不久,他误服丹yào,已经回归到天上的神位去了。
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直以来,吴象是一面坚固无比并且带有尖刺的盾牌。
他不但保护着陕西这个重要的兵源之地,还扼守住川蜀的上游,确保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在稳固防线的同时,大量地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
这些杰出的贡献。对于南宋而言,就是立国之根本。
人去楼空,当然值得可惜可叹,只不过南宋朝廷在这位英雄死后的种种安排,就显得让人痛心疾首。
吴死后。他的弟弟吴磷是最理所当然的接替人选。
身为吴的弟弟,吴磷参与了吴在西北战场上的所有战事,其中有多场的战役甚至就是吴磷直接指挥的,比如大散关之战。
无论从能力、人缘、声望、还是对西北战场的熟悉程度、等等,吴磷都是在当时最佳的一个人选。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让吴磷接替他哥哥吴的班。西北战场就不会出现任何大的变动,即便吴磷很难比他哥哥做得更好,但也绝对不会差。
问题是,朝廷自有朝廷的选人标准。
南宋朝廷一直以来最忌讳的是什么?武将的独大。
这几年西北战场虽然安稳,但吴这个西北王的权势越来越重,也引起朝廷的种种不安;如今吴突然身亡。朝廷还不趁机把西北的权利给收回来?
对于吴的死,朝廷最终的安排是:
第一、追赠吴为少师,赐钱三十万贯,谥武安。
第二、行营右护军的军权上缴给川陕新任的一把手胡世将。具体军权下分,由三个将领负责,分别是吴、名将郭成之子郭浩、以及右护军的老行伍杨政;他们就是后来史称的“蜀中三大将”。
对于这样的安排,高宗皇帝非常得意。四川终于姓赵,不姓吴了。
结果是,高宗皇帝得意不了几天,完颜撒离喝的几万金国骑兵就入陕而来了。
不得不说,完颜撒离喝的入陕挑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在现阶段的西北官场上,忙的是如何重新划分新的辖区,各自参拜新的长官,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完颜撒离喝进军神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金兵从河中府渡黄河入同州(今陕西大荔),长驱直进,奔袭近二百五十余里,几天之内就拿下了长安。
这个速度让川陕方面新的领导层没法反应,实事求是地说。斥侯探马的速度都不见得比撒离喝跑得快。
一直到当完颜撒离喝逼近凤翔府的时候,近五万多名的右护军还分散在陕西的各地,临时调整调度的将领们还在上任的途中,胡世将本人坐镇河池大本营,想召集高层开会,居然找不到人。
就在胡世将万分焦虑之际,他终于等到了第一个前来报道的武将。
他就是吴的亲生弟弟---吴磷。
西北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能依靠的还是姓吴的。
吴赶到的时候,正好是胡世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