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5 章(第2/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董先和他的兄弟们风驰电掣。一qiāng一个准,不但把金兵打得人仰马翻,还有空闲功夫来说几句怪话,吹吹口哨。

    这种情况,让八百骑背嵬军们心里直骂娘。

    被岳云、王贵耗尽了战力的金兵们再也没法支撑下去,军心轰然崩溃。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金兵象潮水一样向北方败逃。

    对于金兵的溃退,岳家军只是象征xìng地追击了一下,再也没法做出别的反应。

    颖昌城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的失误。

    当然,用兵稳妥向来是王贵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付出越大,收获也就越大。

    这一场三个多时辰的恶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方才知道收获之丰厚。

    杀死夏金吾和粘罕孛堇两位万户长,杀死五个千户,活捉到松寿、都提点、张来孙、阿黎不等上将七十八人,杀伤敌军过半,夺得战马、金鼓、旗、兵器、盔甲和各种粮草辎重无数,等等金军不但死伤惨重,就连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拐子马。也在此战中损失殆尽,事后完颜兀术为此大声恸哭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可见金军的折损有多么的严重。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收获,而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大。

    首先,岳家军彻底摧毁了金兵的士气,把岳家军无可匹敌的形象长久地植根在金兵的记忆里。

    此役过后。在金兵的营地里开始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二,尽管两河地区已被金兵占领了十余年,但是汉人所组织的反抗斗争却从未停息过。岳家军大破金兵的消息传出之后,海内震动。河东、河北、陕西、京东等地抗金义军一时间风起云涌,总数达四十余万,皆奉岳家军旗号,到处袭击金军,攻城陷地,使金国陷入极大的困境。

    对于这种情况,在《鄂王行实编年》卷五中的记载是:“虏所置守、令熟视,莫敢谁何,自燕以南,号令不复行。”

    好一句“号令不复行”。

    政令不通,也就意味着,金国在燕山以南的统治已经遭到根本xìng的动摇。

    第三,金兵连场失败,大量兵力的折损是必然的,而完颜兀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居然是再也无法招募新人入伍。

    金兵以前的做法是,用重金和粮饷作为诱饵,招募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加入金兵的行列,这就叫做“签军”。

    先签名画押同意入伍,马上就能够拿到一笔粮饷回家。这种做法,河南这种兵荒马乱的地方,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

    金兵的这种做法,在几百年后清末的东南沿海地区重新出现,只不过在那时不叫“签军”,而是换了一个名字,叫“卖猪崽”。

    当时卖猪崽的大多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其中又以广东省的台山人最为有名。

    大量的台山人以“卖猪崽”的形式被卖到了美国去,后来这些台山人聚居在三藩市,还把三藩市起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旧金山。

    这些台山人老了,带着血汗钱回国,被尊称为“金山阿伯”。

    颖昌之战后,完颜兀术突然发现,再也无法象以前一样,用多些金钱和粮食就能够招募到各族人民。

    《鄂王行实编年》卷五中有这样的记载:“兀术以败,故复签军,以抗先臣,河北诸郡无一人从者”。

    完颜宗弼派人去河北签军,竟没有签得一人,使他不得不叹道:“起兵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屡见挫衄!”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月票支持。

    第三百六十四章: 朱仙镇大捷

    颖昌大捷的战报很快就送到了临安府。

    对于这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