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8 章(第2/4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编》,而不是宋朝或者是金国的正史记载,岂不怪哉?

    其次,女真金国向来以上邦大国自居,把南宋贬为臣地。他们对于南宋政权的称呼大多是南人或者江南,而绝对不会象这一份“遗嘱”那样以“南宋”相称,更何况是完颜兀术这个好战的激进分子?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完颜兀术是死于公元一一四八年,也就是南宋的绍兴十八年。而在七年之前,岳飞已经屈死于风波亭之中,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军权也都先后被收回。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等,全部都已经销声匿迹,泯然于人间多年了。

    这些情况,身为金国军方最高领导人的完颜兀术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假如他还说出“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闻韩、张、岳、杨,各有不协”之类的说话,那不是贻笑大方吗?

    因此,这份所谓的《临终遗行府四帅书》即便不是虚拟的,也是经过了某种刻意的修改。

    抛开完颜兀术这篇遗嘱,先假设钦宗皇帝被迎接回南宋朝廷,从现实的条件中推理一下钦宗皇帝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从名声上:钦宗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亡国之君,而高宗皇帝好歹是一个中兴之主;两人的名声好坏,一目了然。

    从根基上看:钦宗皇帝登基只有一年多时间,手下的大臣死的死、老的老、流放的流放,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而高宗皇帝在位已经有十几年,所有的大臣都是他一手任命提拔起来的,可谓是根深蒂固,又岂是钦宗所能比较的。

    最直接的例子,大家所公认的最正直忠诚的大臣岳飞,在他的奏折里头也把钦宗皇帝称呼为天眷,也就是皇帝的亲属而已。

    退一万步说,如果高宗皇帝真的感觉钦宗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他只需要像朱元璋谋害小明王韩林儿一样,在大破金国之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赵桓给办了,这样,所有问题不是全都解决了吗?

    所以,高宗赵构并不害怕钦宗赵桓回国;相反,为了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声望,他多次打出“迎回二圣”的旗号。

    很多人以为“迎还二圣”的口号是岳飞的专利,其实不是,赵构才是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其即位后的第一封诏书中就有“同两宫之复”的言论。

    将赵桓接回,由自己直接控制,显然要比留在金国充当金人的棋子要好得多。

    假如“把柄论”的支持者们还不服,不妨推开所有的假设和推理,看看历史上类似的个案。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帝被俘虏之后再送回国的。国内已经另立新君的情况也有多个例子---比如唐朝的唐玄宗和明朝的正统皇帝。

    当唐玄宗和正统皇帝回朝的时候,他们在朝中还有一股潜在的政治势力可以倚仗。然而在新君面前,他们只能接受既定事实,俯首称臣。

    所以,“把柄论”的支持者们,大多是对历史泛泛而谈之辈。

    既然如此,那么高宗皇帝用十二道金牌强行让岳飞班师回朝又是什么原因?

    陈豆认为,有两个因素造成前所未有的十二道金牌的出现:一是秦桧的私yù;而另一个就是高宗皇帝的慵懒。

    秦桧的私yù很容易理解。

    高宗皇帝之所以要委用他,就是因为他秦桧跟女zhēn rén谙熟。容易达成协议。一旦高宗皇帝知道南宋的兵力已经超过金国,转而支持主战派,向金国发动讨伐,要收回前朝的失地,他秦桧岂不是马上跌落万丈深渊之中?

    所以,秦桧肯定要千方百计对高宗皇帝隐瞒真相,或者对真相进行扭曲。让高宗皇帝依旧认为金兵势大而不可敌,让高宗坚持与金人议和的政策。

    只有这样,他秦桧才能在朝中保持自己的权势。

    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难以理解。凭什么说高宗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