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身跟我走!"狗懒洋洋摇着尾巴答复说:"我亲爱的主人,我已经准备好很久,等你等到花都谢啦。"
这个故事很有现实意义,它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老板对下属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其实往宽里说,哪个人鼻梁上没有架一副眼镜呢?本来这个所谓的世界,就是自己眼中的世界,对事物的认知,怎么可能不用自己的主观心智来理解呢?所以一个人看到的,本来就只是自己希望自己看到的结果。
记得有一句名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是很能理解西方人对莎士比亚悲剧的无与lún比的推崇,所以我觉得我大学课本里对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和xìng格分析已经非常地深刻精确了。不过我偶尔发现,我们自己的文学史上,堪与哈姆雷特一较高低,引起后人千种看法的,自然就是我们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了:少男少女们看到了风月无边,道学家们看到了满纸yín秽,我却看到了满纸生意经。
不要说书里那些个主角,究竟是忠是jiān,是好是坏,为什么说这句话,为什么做那件事,每个人看了都有不同的理解,单是那几个闲散的人也足够我们嗑牙的。他们有的是主,有的是仆,有的聪慧有的痴傻,有的身为下贱却威风八面,有的痴呆做人却能打得聪明人满地找牙,有的身不由己,有的言不由衷,有的身在方外却为红尘所累,有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当真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做人都不容易,这几个闲散人员也是各有各的下场,各有各的结局,如今我们闲敲键盘落花灯,也将他们拿来闲话下酒,看一看闲人身上的小学问。
☆、多少风流多少折堕
想当初,香港前财爷梁锦松正色告诫香港人,当年日子过的太好,不知为将来打算,如今经济不景气就怨天尤人,其实就应了那句老话,有多少风流就有多少折堕。当时财爷自己身居高位,抱得我们跳水皇后伏大美人归,过门不久便有弄璋弄瓦之喜,风头一时无两。只是再想不到还未风流多久,便曝出丑闻,旋即辞职,政治前途就此黯淡无光,于是他告诫港人的金玉良言,却成了自己的笑柄。
可惜了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那段时间丝毫不曾有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的意思,反而处处攀比,争相竞打“风流工”,打上了风流工的更是沾沾自喜,绝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是出名赚钱买花戴的,但是跟我那些风流工一族的朋友相比,我就相形见拙,而他们更是堂而皇之给“打风流工”下定义为,在最小的工作压力下,赚取合理的报酬。还振振有辞说,这个世界报酬高又容易做的工作太少了,所以要找一份“风流”的工作并持续地打下去,可是有大学问的呢。
不过据我冷眼旁观,他们所谓的打风流工,最风流者当属太子给老爸打工,退而求其次就是陪太子读书。我们一个朋友同他老板可谓是双剑合壁,老板年近四十,据八卦说信用卡帐还要他的有钱老爸付,开了间公司,只能请一个人,却号称某某国际公司,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而我的朋友身为他的唯一手下,也是只管听从老板吩咐,老板指哪儿他就假装打哪儿,当然是假打,因为就算是真打,过了几天老板也是必定转了主意改弦更张的。我们看的眼睛都红绿了,就天天在他耳边说有多少风流就有多少折堕啊。朋友却微微一笑,淡然回答,未必。
从前有个公务员队伍中的败类名叫贾雨村,虽才干优长, 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