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个场景:
场景1:
你有一列上午11点出发的火车。你十点半出发,途中你遇到了交通堵塞,导致你11点半才到。而这时,火车已经开走了。
场景2:
你的朋友也要搭乘这列火车。他也十点半出发,也遇到了堵车。他11点5分到达,也误了火车。
谁会更难过?
研究表明,95的人会回答你的朋友比你更难过,因为他只要再提前来5分钟就赶上了火车。他会比你更怨恨自己,并说:
如果我5分钟前到达就好了。
如果我在淋浴时少花5分钟,我可能赶上了火车。
如果我早5分钟醒来,我现在可能就在火车上了。
然而,你不会那么自责。但不管怎样,你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回到5分钟或半小时前。你会对自己说:“即使我早出发20分钟,我也不会赶上火车的。”
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你们俩都迟到了,都没赶上火车。所以,当我们分析过失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一些“如果我再”的场景,这取决于我们离成功的距离。距离越远,我们越不会遗憾和自责。
这也是为什么银牌得主比赢得铜牌的人更自责更遗憾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这种思维被称为反事实思维。
我们都想回到过去,改变一件小事,让最终的结果截然不同。
事实证明,如果你愿意,你同样可以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改善或恶化这个世界。
蝴蝶效应指出,如果蝴蝶没有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拍打,飓风就不会发生。
相反来说,如果蝴蝶在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时间扇动翅膀,飓风就可能发生,即小的初始改变导致最终结果激烈和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每一个行动和现象彼此紧密相连。
麻省理工大学的气象学家edard l一renz的蝴蝶效应定理俨然已成为一个流行的口头禅,意思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改变了历史大事件的最终命运,就像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掀起了德令哈市国大党总部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也被称为混沌理论。但顾名思义,它实际上与混乱无关。
它实际上是系统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一种联系。
由于这个系统过于庞大与复杂,所有的东西都相互交织在一起,所以不管初始条件是多少,我们都不能确定系统的命运。反之,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任何时刻,你也不能在精确地推算它的初始条件是什么。
就是说,你的下一步可能制造一场世界大战也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与此同时,你也不知道你的这一小步骤是如何不断演化成世界大战或是沧海一粟的。
但edard l一renz的蝴蝶效应定理从来没有说过时间是线性的,这主要是因为即便你能穿越回到过去改变一个变量也不一定意味着你会在现在成为一个千万富翁(最终结果)。一个真实世界的现实场景依托着千千万万个变量的共同作用,很难用一个线性的方式来解释。
但是,这里有一个跟蝴蝶效应相关的有趣事实:德克萨斯一条14岁的老狗进入了邻居家院子导致了911事件的发生。
1946 一 1958,德克萨斯州,美国:
一条老狗走进了市议员charles hazard的院子。出于恶意,charles hazard给狗喂了碎玻璃,结果狗死了。这只老狗属于一个13岁的男孩,他决定在竞选中对charles hazard进行报复。他召集了96名选民投票反对恶毒的charles hazard,结果他们仅仅以相差16票的票数输了。但这个小男孩从此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