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枚卜(第1/2页)  崇祯的乌托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枚卜。

    张文远瞧皇上那样子估计是想不起来李邦华是谁了,看来皇上现在满脑子都是银子银子银子,就赶忙提醒说:“嘿嘿,皇上您不记得李邦华大人了吗?就是家父推荐给您谈兵事的那个兵部右侍郎李邦华李大人。”张文远又把名单拿起来给皇上看。

    “哦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朱崇祯把名单拿起来又看了一眼:“诶,还真是。怎么就没人推荐这个李邦华呢?是人品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张文远解释道:“这李大人在朝廷中是个另类,无帮无派也没什么朋友,他和家父关系不错,还是因为一个偶然机会,李大人到五军都督府办事,发现家父在欣赏一幅范宽的画,李大人也喜欢范宽的画,而且家中还藏有范宽的珍品,所以二人才聊到了一起,后来又发现双方的兵事观点差不多才越走越近。李大人是无党派官员,他就是再能干,也没几个官员推举他做内阁大学士。所以说廷推是不是个好制度,臣不敢妄下断言,但现在的廷推已经被官员们弄的变了味。”

    朱崇祯用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一边听张文远说一边琢磨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

    朱崇祯沉吟片刻问道:“这李邦华在朝廷上真的就国公这么一个朋友吗?”

    “嗯”张文远低头想了想说:“听家父说好像还有个在兵部做给事中的棋友,关系也不错。”

    “嗯,如果真像二公子所说,这个李邦华估计也不会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不过朝廷上只有两个朋友,也真是各色。那天听国公的意思,他倒是个实干的人。”

    “是是,皇上明鉴,就臣看来李大人还是很有能力的。”

    朱崇祯笑呵呵地对张文远说:“二公子的意思是说像李邦华这样能干的官员没人选,而名单里的这些人又不一定有能力。”

    张文远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皇上的话。

    朱崇祯若有所思地说:“可是由朝廷官员廷推内阁大臣是朕同意了的,现在廷推名单出来了,朕又弃之不用另命他人不是出尔反尔自打耳光吗?”

    张文远见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臣觉得皇上如果想从这个名单里选几位阁臣的话,最好不要按照这个名单的排序选人,以免某些党派在内阁的势力过大。”

    “嗯,二公子说的有理,名单的排序肯定是精心安排过的,想诱导朕按照某些人的思路走,朕对他们也不了解,这样吧,二公子帮着朕选几个吧。”朱崇祯挖了个坑想看看张文远和这些名单上的人有没有瓜葛,是不是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上,臣对其中的一些大臣也不是很了解,不敢替皇上做这个主。”张文远虽然年轻但毕竟生长在勋爵官宦人家,这么明显的坑他还是看得出来的,他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臣觉得廷推的那些候选大臣让谁当都差不多。您让这个当,那些个没有入阁的大臣背后的帮派就会群起攻之,您让那个入阁,这边同样要攻击,臣说句粗俗的话,都是狗咬狗一嘴毛。”

    “那怎么办,朕总不能抓阄吧。”朱崇祯苦笑着说,张文远没有入坑反而让他心中有所安慰。

    “怎么不能,臣觉得抓阄反而是最好的方法,人各有命,谁也说不出什么。而且这还有个学术名称,枚卜。”

    见张文远说的这么煞有介事,朱崇祯也来了兴趣:“怎么个枚卜法?”

    张文远见皇上来了兴趣也就认真起来:“皇上,这具体方法臣也是听说而来,臣就把听来之言说与皇上听听,如有什么遗漏差池还请皇上见谅。”

    “呵呵,二公子不必拘泥大胆说,也让朕涨涨见识。”

    “是是,大致方法就是召集朝廷所有官员共同见证,再找个内阁大臣或是吏部给事中唱票,把候选官员的名字写在字条上,放进金瓶里,然后摇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