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3。张溥下(第1/4页)  崇祯的乌托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3。张溥下

    几个人在鸿运楼门口互道珍重,各奔东西,周凤翔见二公子周围三三两两的灰衣汉子,心想这个二公子晚上出行这么大排场吗?带这么多奴仆家丁?

    见众人散去,朱崇祯低声对张文远说:“今天不太冷,路上不算黑,人也不多,就走几步,待会再坐轿。”

    张文远答应一声,过去和曹化淳低声说了几句,和皇上朝东安门方向走去。十几个灰衣汉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跟在后面。

    张文远有些歉意地低声说:“皇上今天不太满意吧?感觉没听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遇上什么特有价值的人吧?”

    朱崇祯敷衍着说:“这几个举子总体还都可以,而且还见到了那个宋应星,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张文远疑惑地问道:“听皇上的口气,好像皇上以前知道宋应星这个人?”

    “啊”朱崇祯迅速转动了一下脑子,想了个说辞:“是这样,朕以前看过一本杂书,上面有如何提纯金银的方法,朕觉得挺有意思的,那书的作者就是江西奉新宋应星,朕想应该就是今晚碰到的这个人。”

    “哦,是这样。”张文远信以为真了,他有些遗憾地说:“其实这几个人都是配角,本来今天臣是让皇上见一见太仓的张溥,只可惜他没这个福分。”

    “这个张溥是何许人也啊?二公子会这么看重他。”朱崇祯一边看着街上的市井风情一边随口问道。

    “皇上,这个张溥可是个人物,如果他要是能为皇上所用,那皇上可说是添了左膀右臂。”

    朱崇祯不以为然地笑了:“呵呵,听你这么说,难道他比我大明的柱梁二公子还厉害?”

    一句话夸得张文远有些不好意思了:“皇上过奖了,臣怎么敢称大明柱梁,不过那个张溥确有过人之处,在有些方面臣望其不及。”

    看着张文远那认真的神情,朱崇祯也来了兴趣:“那你就说说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张文远想了想说:“此人说话极具感染性,堪称有三寸不烂舌,两行伶俐齿,而且也极有文采,当然骨子里也很狂妄,与他的一个同乡张采号称娄东二张,在江南的读书人中有极高的声誉。这次来京城赶考的举子们大多数都知道他,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说话极具感染性不就是极具煽动性吗?看来此人有做传销的潜质啊,如能为我所用,做个宣传部长什么的,那是再好不过了。

    想到这,朱崇祯问道:“他对中兴党怎么看?”

    “这正是臣拿不准的地方,所以想请皇上来把把关,臣觉得他给臣的感觉是既不想加入,也不想远离。”

    朱崇祯有些不解:“此话怎讲?”

    “臣感觉他对中兴大明没有异议,但是如何中兴,他有不同的想法。”

    “那他的想法是什么呢?”

    “臣和他深入交流过,他的想法总体来说就是复古,他在家乡最初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叫应社,取应试科举之意,据他说他准备要改称复社,既有复考科举之意,又有复古之意,他这个社团在江南文人中影响甚大。”

    “哦,如果他只是与同好切磋八股文,练咬文嚼字的功夫,倒也没什么关系吧。”

    “皇上,他对朝政时局的看法也很深。”

    “哦,他怎么说?”

    “有一次臣请他吃饭,他喝的有些醉了,口出狂言说要把全江南的读书人社团收拢到复社旗下,借广收门徒以控制读书人,还说可以和中兴党联合行事,南北呼应,把持科场,最终左右朝廷。臣当时也很惊骇,过几天再见面时,他又说他是个性情中人,经常喝醉酒后说一些胡话大话,自己知道有这个毛病,却总是改不了。臣现在也不敢确定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