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星落章江:朝中暗流(第1/2页)  阳明之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陽明死去的消息傳回京中,翰林學士黃綰初一聽聞,先想到的是王陽明一生多次被誤傳死訊,還記得在二十多年前,王陽明得罪劉謹下獄,廷杖之後被貶龍場驛,他和湛若水送他離京,不到三個月便傳來他的死訊,杭州太守來報,說他行至錢塘江畔投江自盡了,還留詩明志。當時聽到這事,元明便先嘆了一口氣說:「他這是詐死,他想要從此隱遁避世了。」後來證實,此乃為了逃避劉謹派去的人追殺,使得金蟬脫殼一計。

    黃綰思緒未寧,廳外就傳來方獻夫c陸澄等人到來,王陽明的至交門生此時登門,他一聽,一顆心直直往下沉,但還是疑惑不解,此刻他人不是應該在梧州的巡撫總督衙門裡?怎會是死在章江一個僻遠的渡口?

    前年兩廣地方吐司叛變,都御史姚鏌結集湖廣軍隊剿亂,卻使局面更難以收拾,朝廷任命王守仁以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左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平定了廣西盧蘇c王受之叛,消息傳來,滿朝頌讚之聲,接著他又破了斷藤峽的賊民之亂,為朝廷解決了百年之患。

    為何人會死在章江渡口?

    讓黃綰更想不到的是,年關過後開朝廷議的第一件事,不是表彰王守仁的戰功優以撫卹,反要追究王守仁「擅離職守」的罪責。

    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更使他震驚,皇上命吏部詳議王守仁功罪,吏部尚書桂萼竟然奏曰:「王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立異標新,欺世盜名,否定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發現有智之士不隨起舞,又寫了朱熹晚年定論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唱和。有才氣的人喜歡他鼓動的隨意任氣,便流於清談好議;才能庸俗的讀書人藉其虛聲,便流於放蕩;他又刊行《傳習錄》流傳其言,背謬日甚。雖然討捕叛賊,擒獲叛籓,據事論功,是該核錄。陛下在登基之時,即拜伯爵,此時,除免追奪他的爵位以彰大信外,宜禁他的邪說以正人心。」

    這道奏章讓黃綰驚惑交加,桂萼與王門弟子一向交好,當初更是張璁c桂萼兩人在皇上面前大力舉薦,才將隱退在越州故里的王守仁起復原職。

    如今桂萼這番奏言,顯然所要禁防的不只是已故去的王守仁,而是整個王門。

    果然,在吏部議處王守仁的功罪之後,朝廷不久即頒下,王守仁的爵蔭c恤典全都取消,王學斥為偽學,從此有宣講陽明之說者定罪不饒。

    嘉靖八年開春,朝廷定罪王守仁之後,許多朝臣都感受到有一股暗流在看不見的地方翻滾,政局詭譎,但究竟那股暗流從哪裡發作?會翻到怎樣的局面?卻也沒人看得清楚,原先力挺王陽明的聲音突然消歇,王門弟子在嘉靖登基後一直越級升遷,十分火紅。剎時間,竟也都歛聲屏息。

    黃綰連著幾日難以入眠,深夜他披衣走到齋堂,獨自靜坐了一個時辰,起身時,但見圓月朗朗,天地間透著一股清冷的明亮之氣。

    此刻,他也正觀看著自己肺腑中隱隱亮著光的地方,深感自己無法退卻,得要秉持此正氣,說出他應該要說的話,否則,他隨著王守仁問學,難道這大半生的立身之道,竟都是自欺?

    這天夜裡,黃綰為王守仁上疏,心想,這封奏章一出,他和桂萼二十多年的交情便要化為流水,桂萼如今上寵,觸怒了他,自己這身家性命恐也不保了。

    但他無法再被那些想像的恐懼綑綁,他必須做他此刻應該要做的事。

    黃綰的奏摺中歷數王陽明的事功:平定宸濠之亂c剿平南方四省賊寨c撫平田州恩思c剿定八寨,他同時一一列舉王學所宣講的「致良知」c「親民」c「知行合一」,皆是先聖之言,本諸孔孟,望聖上優以恤典贈諡c仍與世襲,並開學禁。

    黃綰的上疏,並沒有觸怒桂萼引來追殺,也沒有讓朝廷改變停恤典c禁王學的議決,詭異的是,它像一顆被丟入深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