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龍場一悟:天涯絕處(第1/1页)  阳明之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當年王陽明置身在此,斷絕人事,已然像是身處絕境了罷,但他在此澈悟內在靈明,無依無傍之時,才得見證生命本然自立自在,不假外求。

    人生至此,一切價值遂不再是外緣的求謀,此心照見,他將自身的洞悟與記憶在腦中的五經經文一一印證。

    耕種之餘,用一年九個月的時間寫下《五經臆說》,從此確立了王門心學。

    這二十年來王陽明的心學針對的便是朱子學說,他批評自朱熹以來,將真理看在具體的生命之外,一心向外求索,令天下學子走了多少冤枉路。他主張心物不二,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更主張心即理。朱子學說講求在事事物物上求得天理,是在事物上把捉,王陽明回到心體,講求此心沒有私慾遮蔽,純是良知,發用出來就是天理,不須外面添加一分。

    但夏冕這一路探查,也可知王陽明乃至王門弟子的講學,並不止於學問之途的講求c生活的修身而已。

    王陽明以忠君之心向正德皇帝諫言,卻換來廷杖的屈辱c東廠追殺及貶謫投荒,他的內心能無怨嗎?

    夏冕揣想陽明心境,他似乎並不懷著怨意處在此絕境,但也無一絲悔咎,在艱難無依的處境中安頓身心,他是在這樣的經歷中領悟到聖言不虛,從此,見他行事,不依體制,所依著便是他所謂的良知本性,他後來所倡的致良知亦是源自此一悟。

    王陽明和許多講求心性修養,躬耕在野的人又絕不同,他一心想要共明良知於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養,以濟於大同。這就是他臨終所恨未能成之者,也是王門弟子所繼承的師志。

    王陽明寫給聶豹的信中,那種狂態也在王艮的身上見到。

    當年他以所悟證諸五經,當中必然涉及政體思考,對照在泰州時王艮所言的覺民運動,他們是要人民自主,如此看來,王陽明所要顛覆的就不只是程朱究理於外c依理而行的學說,恐怕也涉及了朝綱政體,傳言龍沙讖中所指的便是王陽明,也確非空穴來風。

    夏冕想起王陽明人生最後的歸途上,在他病勢垂危之際,仍必得一還陽明洞,他要在那裏與諸生一面而別。

    那時他只知會稽宛微山上的陽明洞,不想,龍場也有一個陽明洞。只是臨著禹穴的陽明洞有俯瞰八荒之勢,但此處,真是天涯絕處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