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2-第6章 将军的泪水(第1/7页)  救世与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月左右,见德国停止了各种侵略行为,更在缓和并加强与邻国的关系,美国便试探性地开始了与德国的文化交流,德国自然积极地予以配合。这个交流中,电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德国开放了被纳粹党禁演的英国出生的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幽默影片,也开放了以反对战争为主题的,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西线无战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飘》(反映美国的南北战争)等影片。当时德国的影片都是戈培尔等人组织的宣传纳粹党的影片,充满人情味的影片不多,就勉强地从1930年代初的影片中,找了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影片,送到美国交流。

    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也展开了小规模旅游的交流。

    德国宣布海军绝不攻击客运船只,并保证在交战中出现客运船只被击沉事件,要在军事法庭审判。当然,德国也趁机宣传了,一战中德国击沉客运船只,既是因为管理混乱,潜艇官员私下所为,也是因为英国首先用客运船只运送武器等战争物资,在德国被媒体宣扬,造成潜艇官员的情绪失控。德国一方面承诺德国媒体不再妖魔化英国人,要客观地报道战争事实(这样也有助于德人在战场上遵守国际法),一方面也希望美国舆论对英国行为予以监督。

    美国媒体一致谴责德国发动战争。赫斯趁机批评了希特勒,并使用“前政府”这类的辞藻。

    当然,当时并没有现代的互联网,媒体之间的交流并不方便。但赫斯既然决定带德国悔改,就要让德国人民听到世界的声音,也希望向世界表达德国的转变。他就通过外交关系主动联系美国媒体,在德国建立媒体站,允许美国媒体在一定的新闻审查前提下,较为自由地发表文章。美国更开放,从宪法开始就支持言论自由。但当时德国是侵略者形象,美国就特地制定了严格的条款,不允许德国媒体发表任何关于侵略方面的宣传,也不允许德国媒体发表带有歧视性的,单方面的民族主义的宣传。在这些严格审核之下,允许德国媒体在美国驻站,发布一定的新闻。

    英国方面宣布解除对欧洲的旅游封锁,客运通航。同时承诺若用客轮运送战争物资,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愿意坚决制止。

    中国派出低规格代表团访问德国。赫斯再度见到宋宜华,心中自然难以忘怀。可惜她已经与一个美人结婚。

    因为德国当时并没有向日本宣战,德国向中国派出志愿兵组成的飞鹰队。德国的战斗机直接在当时的中立国西班牙交货给中国,并由中国向英国申请了特别的海运,最终运到中国。为了技术保密,很多飞机的关键件,包括发动机等,走的都是另外的航运,到中国后再组装。

    党卫军叛乱时,赫斯曾经在凯恩家中暂时停留。当赫斯离开后,凯恩一家很机智,躲过了秘密警察的搜查。

    赫斯就委托凯恩,作为副队长,准备去中国宣传“德国精神”,主要宣传的是他在战地上因救护同伴士兵而失去双腿的故事。克洛泽也一并同行,为中队培训炮兵。德国火炮技术是强项,支援中国的火炮,也是先在中立国西班牙交货,并由中国向英国申请后,运到中国组装。

    德国向欧洲各国宣传,开放德国皇宫,要靠旅游赚外汇。当时德国海外资金已经被冻结。

    鉴于英国并没有放弃对物流的海上封锁,赫斯要改良潜艇技术,也要储备轻型航空母舰。因为能挑战英国海军优势的只有潜艇和轻型航空母舰。英国的舰队虽然庞大,但军舰的类型却较落后,以战列舰c巡洋舰等重型炮舰为主体。德国造船能力虽然弱,但用轻航空母舰挑战英国,会使得其舰队优势失去重心。旧的不想淘汰,新的就上不来,开支庞大,战力和成本的比例会失调。

    当时德国刚刚在大西洋海战中失去了赖以骄傲的脾斯麦号战列舰,而且英国空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