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场第五镜,府兵营地的戏,这场戏倒是很快过了。
第七场第一镜和第六镜,进城出城的场景,简简单单的走路或府兵出征戏,却拍了足足两天。
因为这是在景区大门口,即明德门,所进行的拍摄。封道麻烦,大量围观者乱用闪光灯拍照更麻烦。道路这边,派出大量人手无论怎么封堵,都封堵不死。戏正拍得好好的,有人用闪光灯咔嚓拍一下,全完了,又得重拍,一遍又一遍。
万幸的是,终于赶在下雪前,完成在唐城的全部拍摄。
元月六号,剧组离开阳襄,全部转回西桂省。
邱国健那边已经在本省选好了所有野外拍摄地点。一场主角英雄救美。一场主角英雄再救群美。一场百济与新罗死磕戏。甚至好几场斥候战的场景。通通选定。
好消息不断。海边工场建筑动工了。去北方和南韩的拍摄小组已回归。三季稻种植可行,农户已经准备播种。铠甲装备生产已完成,从西北租来的几百马匹和其它牲畜也已到位。
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先拍摄需要做特效的几场野外斥候战。
这几场戏很难搞,不是演员有问题,也不是各种战斗动作有问题,问题出在马匹上面。
这几场戏动不动就出现几十上百斥候骑兵作战的场面,想让马匹按照设计的那样做出各种战斗阵形,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难度再大也得拍啊,于是一遍一遍,不断地重拍。逐镜逐镜解决。
斥候战戏百济新罗横山大战戏和两场英雄救美戏拍完,已经到了2021年的2月3号。
咱华夏的工程建设速度啊,众所周知,那是举世闻名的。在所在镇府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农闲待在家的民工倾巢而出的情况下,海边工场建筑也已竣工。
于是海边上,两座青砖半墙青筒瓦结合大气木料的唐代建筑拔地而起。两座建筑宽80米,深300米,高20米,中间有无数的承重柱。这就是大唐气势恢宏的兵械工场和造船工场。
工场的正对面,是一座200米宽,1200米深的唐代大型兵营。兵营外围立4米高的双层原木墙,内里是大大小小疏密有致的方形油布帐篷。海边,是沿着海岸线而建的4000米长木栈道。
一眼望去,入目的景象,浑厚霸气,雄伟壮丽,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震撼!
不但建筑建好,就连各种现代化施工的痕迹也已通通消除,复原半原始生态环境。
在这个取名为滨海唐营的古建筑建成之日起,游客就源源不断。
为此,徐启华和西桂电影集团各出资一千万,当地镇府出土地资源,又在周边建设相关旅游设施。为了这个景点,西桂省各大旅行社还专门开僻了一条全新的旅游线路。
徐启华的财务温金龙来报告,说这个景点的门票销售,相当火爆。他还开玩笑说,就算《灭国》票房扑街了,光靠这个景点收入,也不虞亏钱。
烤,会不会说话?说点好话会死人咩!
2月5号,《灭国》剧组全部入驻滨海唐营。各种工匠近四百人,退伍兵两百人,民工转群演五六百人,马术队两百人,加上拍摄团队各部门人员,剧组超过两千人,全部住进兵营的营帐中。
这处规模庞大的拍摄片场,这种规模的剧组,就连张驿小宋嘉等明星老油条也咋舌不已!
人员虽多,但不显乱,秩序很好,一切井井有条。
2月6号7号,兵械工场内和造船工场内群演排练。光排练就花了足足两天。2月8号上午,这两个场景的戏正式拍摄。由于准备充分,也由于大部分工匠都是本色出演,拍摄工作顺利至极,都是一遍过。
就这两个镜头加斥候战那几场的特效,就够base fx和天工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