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7、高中回忆(第2/3页)  龙少情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砍价,书摊摊主是到临沂等地,按斤称了盗版书来,却当作正版书,按照书后面的定价卖出去的,那几年很是让他发了一笔大财。

    当然后来,进入21世纪之后,书摊这个行业就不可挽救地迅速衰落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孩子们哪里还有心思抱着一本纸质书读啊?后来我当了老师,要是看见谁不是玩手机,竟然还能有兴趣看小说,我还觉得他是个好学生,是个可造之材哩!

    话说当年那个书摊的书籍,主要是金庸c古龙c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以及琼瑶c亦舒c岑凯伦等人的言情小说,出租给我校学生,一本书一天收租金两角钱。

    这就给没有钱买书而喜欢读书的穷学生们,可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从影响学生综合学习文化课的角度看,可能是害了很多学生,让很多人成绩下滑,该考上本科的,也许就只能上个专科了;该考上专科的,也许就只能上个电大了;该考上电大的,也许就只能啥学也上不了,回家当农民了。

    但是,如果从单纯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这个书摊确实功不可没。说实在的,后来我能走上写作这条路,完全是在高中时代奠基的。可以这么毫不夸张地说,那个书摊的书籍,我基本上都读了一遍。

    一些好书,像金庸的小说,我还不仅是读一遍,而是重复租阅,看好多遍的呢!也就是说,我的文学功底是这个书摊给我打下的。这位书摊摊主大哥,还是我文学事业的恩人呢!

    那时候的无州二中,我们男生住校生的集体宿舍,是用教室改造成的,一个教室里,正好可以住下一个班的几十个男生。女学生们有专门的宿舍楼,享受的是十几个人一个宿舍,相对温馨一些的独立空间。

    我们吃饭也没有餐厅,就是在宿舍里,卷起铺盖来,床板子上放一张报纸,床就是我们的餐桌了。

    那时候大家都穷,天天去食堂买饭菜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吃的饭,都是一星期回家一次,带回来的馒头煎饼。

    菜呢,以吃咸菜为主,谁的咸菜要是用油炒了的,那就消失得格外快,大家一人来尝一口,不就差不多没了嘛!当然偶尔也买菜,食堂里的菜,有点贵,还不好吃。我和周珂璇很少去买。当时我们俩的床铺紧紧挨着,感情特别近乎,吃饭也常在一块,饭菜不分彼此。

    我和周珂璇最喜欢一对口镇街上的夫妇做的菜。这对夫妇,成天穿一身油辘辘的黑衣服,长相很是磕碜,那男人的脸色黑黄撩蜡,瘦得像是鸦片鬼;那女人却与之截然相反,又黑又胖又矮,和一头无州黑猪差不多。人虽然看上去肮脏不堪,却并没有影响我们的食欲,因为他们做的菜确实很香。

    当时这对夫妇大约四十多岁,推着一辆独轮小推车,上面放着两个特大号的保温桶,里面就是在家里煮好的大锅菜。菜都是最便宜的时鲜蔬菜,冬天则以大白菜为主,偶尔放点粉皮c豆腐c海带之类。

    那男人我们称之为大桶菜老板,他做的菜,虽然也和食堂一样,并不放肉,但是味道很美,我觉得和吃香肠肴肉的味道接近,比食堂里的菜好吃得多。

    关键还是便宜,两角钱就给两勺子,够半饭盒,尽够一个人吃了;更难得的是,他还特别舍得放油水,油花子那么大,菜炖得烂烂的,和吃肉差不多;比食堂里的菜,只飘着浅浅的一层浮油,可是强了不知几百倍。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了,他用的油,也不是什么好油,就是那些香肠加工厂,煮了香肠肴肉之后,漂出来的汤油。老板去买这种油,是非常便宜的。要知道,我们口镇可是无州特产——香肠的根据地,最有名的是顺香斋,那香肠可是名震齐鲁的。

    不管用什么油吧,反正他做的菜,香就是香啊,但凡是有舌头的人,就能区别得出来。谁懂得谁在乎谁去管什么汤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