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建虏入关 投笔从戎(第1/2页)  大明督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天后,关于如何处理赵元庆,大同终于来了消息,赵元庆被禁止在三年内参加科举考试。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被救女子的父亲对赵元庆自然是千恩万谢,“看您不像本地人啊?”曹定有些好奇,“老可是河南人,只因河南近年来灾荒不断,盗贼风起,无奈之下才来到此地!”

    曹定露出不忍之色,“敢问老伯尊姓大名?”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赵元庆准备帮这父女俩一下。

    “老可姓张名正,这是小女莲洁!”少女此时已从惊慌里解脱了出来,上前给三人道了个万福。

    “老伯可读过书?”听张正言谈不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老可不才,读过几年私塾,中过童生,只不过后来屡试不第!”张正面露愧色,正是自己父女连累了赵元庆。

    “正好我们赵家铺缺一个私塾先生,老伯就屈就一下吧!”赵元庆领着张正父女回家!

    说清楚事情原委后,赵振久与陈氏并没有责怪他,“这件事你做的不错,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如此!”赵振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着他。

    “我儿今年才十六岁,也不必着急,三年后我儿定会高中!”陈氏对自己的儿子极有信心。

    关外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到了关内,就在今年,建虏奴酋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尊皇太极为“博克达·彻辰汗”,意思就是宽温仁圣皇帝。

    但大明此时已经风雨飘摇,根本无力弹压辽东,皇太极也看准了时机,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率大军由独石口入居庸关,攻陷昌平,京师危及。

    朝廷的调令已经下来了,赵振久将奉命跟随大同总兵王朴进京勤王。

    “父亲,孩儿想与你同往!”看着赵振久在擦拭盔甲,赵元庆说出了内心里隐藏了许久的想法,“你可想好了?读书做官可以得到尊敬,这武夫吗,可让人瞧不起!”赵振久并没有反对,反而问起了儿子的想法。

    “大明此时已是内忧外患,关外建虏和关内流贼不断坐大,好男儿理当手提三尺青锋,重整河山!”赵振久见儿子心意已决,也没说什么,让他明天随着自己去军营报道。

    “元庆哥你真要当兵?我也去!”曹定一听赵元庆要当兵,立即表明态度,“你不读书了?”赵元尚打量着曹定,“元庆哥读书读的那么好都不读了,我一读书就头疼,还不如去当兵呢!”

    三人中曹定读书读的是最差劲的,废了好大劲才考上的童生,对于再往上考,曹定一点信心都没有。

    “我也去,正好我爸这次也随大伯出征,我们还能作伴呢!”赵元尚也早就不想读了。

    三人领了皮甲战袄,在赵振久手下当起了大头兵。

    三人都是第一次进军营,充满了新鲜感,赵振久治军极严,所以手下的兵比普通的卫所兵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赵元庆被封为小旗官,手下包括赵元尚和曹定共计十个人,简单的学习了军队里的旗语和号角声,赵元庆他们就上路了。

    大明朝廷这次可是下了血本,除了大同总兵王朴的五千人,还有山东总兵刘泽清五千人,山西总兵王忠c猛如虎麾下四千人,保定总兵董用文手下五千人,山永总兵祖大寿一万五千人,关c蓟c密各总兵祖大乐c李重镇c马如龙一万七千人,共计五万余边勇。

    要是算上京师的兵马,足有二十万众,还有兵部尚书张凤翼坐镇督师,关宁太监高起潜监军,祖大寿为提督,可谓军容壮盛。

    可是近年来辽东战事朝廷败多胜少,多少总督抚臣走马灯似的换,建虏仿佛成了毒蛇猛兽,以至于关内诸军谈虏色变。

    最后只有跟在建虏屁股后面,目送着人家出了关。

    看了看周围的明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