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坐而论道 相见恨晚(第1/2页)  大明督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元庆摇摇头,引起了一旁曹定的注意,“怎么了,大哥?”曹定对北京充满了兴趣,比宣府大同热闹多了。

    “徒有其表而已,你看守门京营士兵的状态,连卫所兵都不如,怎么打仗!”赵元庆终于知道什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土木之变时,也先也曾攻打北京,于谦依靠高大的城墙以及京营,打败了也先,成功的守卫了北京。

    甲申国难时,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虽说有一定战斗力,可也比不上当年也先时蒙古人的战斗力,可北京城轻而易举的就被李自成拿下。

    由此可见,再坚固的城堡也比不上一支精锐之师。

    而且北京的环境卫生实在不敢恭维,呛人的气味令人作呕,曹定也把鼻子捂上了。

    此时的北京跟现在有很大差别,南边是用红墙围起c封闭的“t”字形前院,是为皇城内的宫廷广场。

    在“t“字形广场的三端上各建一座三券洞的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广场南端亦有一门为大明门(清代称为“大清门”,故址在今纪念堂一带)。

    在至大清门之间,是用石板铺成的供皇帝出入的中心御道。沿中心御道两侧建有连檐通脊长700步的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东西朝房各110间,又折而北向各34间。千步廊之外环筑高达6米多的朱红色宫墙。

    墙外两侧集中了当时的中央衙门。东宫墙外边是礼部c吏部c户部c工部c宗人府c钦天监等有钱有势的官署,兵部自然也在其中。

    兵部官员办事效率真心不敢恭维,好在有杨嗣昌提前打招呼,赵元庆一切手续顺利的办了下来。

    “杨大人晚上在明华楼设宴,为大人接风,不要忘了!”一个人追了出来,通知了赵元庆一声。

    “有人请吃饭,太好了!”曹定乐的一蹦三尺高,“晚上听我招呼,别丢人现眼!”赵元庆都不想带他玩了。

    明华楼距离兵部衙门不远,三层楼的建筑,设计的很考究,生意很好,出入这里的都是达官显贵,传闻幕后的东家是朝廷里的某位大佬。

    赵元庆一身青色官服,胸前是画着熊罴的补子,压根没引起人家的重视,“可是受人邀请?”店小二凑上前来。

    像赵元庆这个等级的人,都是受人邀请才会来明华楼,“受文弱大人所请!”赵元庆很是低调。

    在店小二的指引下,来到了一个雅间,杨嗣昌显然恭候多时了,“卑职赵元庆,参见杨大人!”杨嗣昌露出笑容,示意赵元庆不必多礼。

    “现在像秉初这样敢战的将领已经不多了!”杨嗣昌一开口就是表扬,“这是本份而已!”赵元庆很谦逊,让杨嗣昌很满意。

    “然北虏不过疥癣之疾,流贼才是心腹大患,秉初以为如何?”杨嗣昌开始对赵元庆的考核,毕竟有相同的观念才能合作。

    “卑职也是如此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历史上明朝正是亡于流贼之手,满清不过是得了渔翁之利罢了。

    “嗯,很精辟,不知对于剿贼,秉初有何想法?”杨嗣昌端起了酒杯,望向赵元庆,“首先要解决财政问题,应该重商税,轻民赋,最好能开关与洋人通商!”

    赵元庆看了看杨嗣昌,发现他笑而不语,只好继续,“减轻民赋就让百姓没有了造反的理由,再训练一支精兵,一位懂兵的督抚,流贼可灭矣!”

    杨嗣昌不由的鼓起掌来,“可朝中诸公忙于党争,又与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事难办啊!”其实崇祯皇帝也不是没想过,只是牵扯太广,始终下不了决心。

    “乱世当用重典!”赵元庆明白崇祯皇帝的难处,毕竟皇帝还要靠大臣来治理天下,可跟江山社稷比起来,什么都是浮云。

    “有什么要求,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