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吓破了胆(第1/3页)  莫负韶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妍离开知府衙门刚三天,这里的景象却是变了不少。房舍修缮好了,丫鬟小厮配齐整了,园林花园也整理得井井有条。

    听说王妍回来了,秦姨娘亲自迎了出来,看见王妍一身的伤当即就责备道:“好好的住什么难民窝?你看他们将你伤得,要破了相可怎么好?”

    难民窝这三个字虽然写实,可从知府小妾嘴里说出来,怎么都有点不合适。王妍看一眼修缮一新的后院,自顾道:“我是来和婶婶告辞的,外头有一大群病人c孩子没人照顾,周大人安排我住过去照看他们。”

    “那怎么成?你住过去,难民还不得将你活活撕了?”

    “哪有婶婶说得那么可怕?危难关头大伙很多行为都过激过当,现在早变好了。”走到门口,丫鬟帮着打了珠帘。王妍看一眼那丫鬟,心里到底别扭:外头还不成样子,这里竟又是繁华景象了。

    “孩子们还在外头等着呢,这就该走了。”王妍不进屋,对着秦姨娘礼貌的笑笑,行礼道:“近来多亏了婶婶照顾,王妍在此谢过婶婶。”

    “当真要去和难民住,那哪是官家小姐该受的苦?周韶华没分寸你可不能跟着胡闹,真有个好歹,我们怎么向王大人交代?”

    “我本来就是来救灾的,想要享福就不出扬州城了。”

    秦姨娘心思再简单,也察觉出自己言行不妥当了。她不好再强留王妍,尴尬笑道:“周大人任用你自然也考虑得周全。不过你一个女娃,住到难民堆里又能做什么,也变不出粮食衣裳不是?”

    “有安排呢,一应物品我都能拿了牌子去领。”王妍和她解释了孩子们的情况,又仔细说了周韶华的安排,完了就要离开。

    秦姨娘听着孩子的苦难,又看看自己身上的新衣裳,再看看门口站着的两个新丫鬟,当即就红了脸。她追上去拉着王妍解释:“老爷一心为民本不同意先修知府府邸,是大伙儿说这里代表着朝廷体面老爷才勉强依了。修这衙门,我们自己也贴了不少银子,没全用公家的款项。”

    “还有这些丫鬟c小厮,那都是在外头活不下去自愿跟进来的孩子。他们在这里做事,我和老爷总不会亏待了他们,不说前程总是赏了他们条活路。”

    光看着精雕细刻的飞檐斗拱,也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王妍很想说两句讥讽人的话,可面前就是个一心围着丈夫转的简单妇人,不识疾苦也没有坏心。她受过人家的恩,到底忍下了心间的火。

    “知府自然该有知府的体面,要你们这里都落魄得不成样子,外面的百姓就更没了指望。婶婶进去吧,我不会乱想更不会出去乱说。”

    秦姨娘要送王妍出门,推让不过还是先回了屋。王妍一路出去,路过花园的时候却在路边捡到只鎏金耳环。想着该是秦姨娘掉的,便又折回去还。

    谁知才转进院,就听见知府气哼哼的道:“都能越过我发粮发衣安置灾民了,他周韶华本事不小啊。明儿个我就去仓库坐着,看哪个敢给姓王的发东西。”

    周韶华是半道被支使走了才没来得及说,可没有要越权的意思。他就算真有不妥当的地方,那也是为了当地百姓,知府作为父母官犯得着为这点小事置气?

    王妍心里发堵,要进去理论,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她要和知府闹起来,就将周韶华搁在中间没有转圜了。知府若较真等级权利,周韶华就站不住理,那样就又是一番难堪。

    她将手里的耳环捏了又捏,最终一把扔在了地上,负气走了。

    人果然是跟着处境变,百姓是官员也是!

    怕真要领不上东西,王妍一晚上担惊受怕。第二天忐忑着去拿牌子,倒还一切顺利。出门的时候看见知府和周韶华亲和的讨论河工,她竟是一阵恍惚:昨儿个那场景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