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出事了(第1/3页)  莫负韶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天晚上,王妍想着周韶华的梦话辗转难眠:他那样正直得古板的人,在官场那个大染缸里该很煎熬吧!想做的做不了,不想做的却不得不做!

    她恍恍惚惚的想:对于这件事情,周韶华理想的处理方式该是怎样的呢?他饱读圣贤书既然是想为民请命,那他肯定也见不得任何人因他受苦。

    “若是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好了,哪怕咱们因此受些罪呢?起码良心安稳,脊梁挺直!”

    她翻来覆去的同时,周韶华也辗转睡不踏实。

    陈家数十口人已经启程赶往千里之外的流放之地,就他们那养尊处优的身板,还不一定能安稳走过去。

    他想着那些人带着脚镣手铐挥别扬州的陈家人,想着哭得险些晕过去的妇人,想着孩子们迷茫又绝望的眼神,周韶华的心也一抽一抽的疼。

    他问自己:“我苦读诗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圣贤教导我们要为民请命,可我到底在为谁请命?商户们涨价真的罪不可恕,国库真的付不清商户涨的这点银子,大运河真的无法两头兼顾?”

    周韶华摇头苦笑,他辗转反侧依旧睡不着,干脆披了衣裳起身去院子里看月亮。

    才走到园中,才发现睡不着的不止他一个,父亲也披着衣裳站在树下,一身萧索。见周韶华过来,周知府冲他点了点头,然后依旧望着月亮唉声叹气。

    “事情还是不顺利吗,剩下的商户依旧软硬不吃?”

    周知府偏头看了周韶华一眼又接着去看挂在天上的清冷残月,好半天才说道:“陈家的人走到淮安了,大人都还熬得住,三个孩子相继病倒今天全都没了。”

    “三个?”周韶华声音惊讶,看着的父亲的身影目光悲痛。

    周知府没再看他也没有接话,只是看着月亮的眼神越发悲伤落寞。

    父子倆并排站着看月亮,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陈家的罪不至于此。那三个孩子的死,他们父子俩有很大的责任!

    “打从中举之后我就盼着春闱,我想着中了进士后要大展鸿图,护民报国。可现在我突然有些看不清,我们读书当官到底有什么意思?我们连身边的民都没护住,又谈何报国?”

    周知府这才回头看着儿子,眉眼间有很浓的悲伤:“这世上的人,哪个没有良知又有谁能不苟且?只要苟且的时候你还能去摸摸良心,那就不枉为人,不枉为官。”

    “或许吧!”周韶华淡淡一笑,停了半晌又问他爹:“北边食盐的事情呢,朝廷那边有定论了吗?”

    “哪有这么快!莫说现在是运送军用物资的关键时期,就算平时那也得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况且食盐关系重大,也不是先跑两趟就能应了急。往后当真要长期用大运河运,各处要顾忌的问题都很多,朝廷总得先思量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听着这番言辞,周韶华一颗心都沉了下去。

    “所谓利弊要怎么衡量?人命损失还是银钱损耗?这种事情光靠算和想绝对不会有定论,北方的乡亲吊着命等着呢,就不能先用大运河运点盐过去应急?”

    “大运河有多重要你心里不清楚吗?没了解清利弊的情况下就开商运的头,别的商户闹起来怎么办?河道拥堵怎么办?掺杂了水贼,威胁了整条运河的安危怎么办你到衙门历练也快两年了,当真不清楚中间门道?”

    周韶华清楚,也就是因为清楚才更绝望!

    他知道大运河是连接南北的最短通道,关系着军事调派c国家安稳。他更知道那些高官的行事作风。

    大运河那么关系重大,谁敢保证运盐后不出岔子,谁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运河盐运?开封知府为了政绩前程能耍手段阻止修建砖瓦房;扬州官员为了完成征粮饷的任务,能昧着良心重判陈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