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54 案户比民(第1/2页)  缔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郎君”陈辙眼睛瞬间睁大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禁中戒备森严c严禁外出。”

    “这都不是事儿,没这金刚钻我敢揽这瓷器活吗?”李琚邪魅一笑,自打他准备种菜去东西市场卖c就盘算好了怎么溜出大明宫,“等下有人来接我们。”

    “只不过我只能带一个人出门。”李琚环顾了一下三人,目光停留在了巧儿身上,“喏,要不还是你跟我走吧。”

    “婢?”巧儿瞳孔骤然紧缩,下意识地指着自己。

    “郎君莫要说笑了。”陈辙眉毛堆在了一起,“巧儿体弱,遭遇的人时恐不能自保,如何能护得您周全?”

    “没事儿,我就去街上随便看看,还能被妖怪抓走不成?”李琚不以为然,“再说了,长安城内治安那么好,怎么可能会有歹人?”

    但凡对唐朝历史有所理解人多少都知道这些长安城有门禁,街上有不间断巡查的侍卫。

    任何人进入城内都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即“牒文”,上面会标注这个人为什么要来长安。

    虽然很多人都想穿越到长安,但是生活在唐朝仍然需要“户口本”和“暂住证”。

    换句话说,除非魂穿到某一个人身上c像李琚这样顶替原本的人生活,不然,立刻就会被当成流民抓走。

    凭空多出来一个人是完全行不通的。

    无论因公出差c进京求学c游历国内还是其他的原因,人们在出发之前都需要去户籍所在地办理牒文。

    天朝户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赋税c夫役c兵丁都需要人口。

    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禁止民众自由迁徒。

    民众不得已外出住店时,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与店家一块治罪。

    正是通过这样“变态式”的严密户籍制度,秦国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与全民动员能力,最终在七雄大混战(七雄争霸战)中脱颖而出。

    李琚又想起了个小插曲,秦末c刘项争霸,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诸位将士都忙着抢夺金银财宝,抢夺美女,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萧)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几乎完全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c自耕农c雇农c佣工c商人,全部编入国家户籍;这在历史上有个专用名词儿,叫做“编户齐民”。

    户籍制度有两个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保障征税征役,二是实现社会控制。

    历代王朝建政之后,首先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统计c登记全国人口;唐朝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唐朝最少进行了五次以上的人口普查。

    当然,仅仅建立了人口普查制度和户籍登记制度,“牒文”仍然是一张废纸。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户籍中的另一项工作“案比”,统治者要求各县在每一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

    案比全称是“案户比民”,是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更造户籍。

    户籍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c性别c年龄c身份c籍贯c家庭成员的数量c性别及其与户主的关系c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

    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都汇总c造册之后,上报郡国,郡国再把各个县衙上报来的“户籍”都分类汇总好后上报给朝廷。

    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所谓计相,其主要职责是总管国家财政;从汉朝直至唐朝,都有计相的存在,但意思不尽相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