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不论身后(第3/6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门子弟几乎全在文绕公门下。马上将要平叛了,这些人全都是骨干之才,如那个公孙珣怕是还能担当一面也说不定,难道文绕公你早就猜到天下有今日吗?”

    刘宽缓缓摇头:“若是早知有今日,何至于如今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呢?”

    “那是?”

    “乃是当日见曹节、王甫借张奂之手杀大将军窦武,心有所感,又见你那位过世的亲家袁周阳(袁逢)趁着扬州平乱收拢臧旻等武事干才,这才起了心思,专心聚集了一些尚在弱冠的边郡子弟,想要为日后事做打算,却不料竟然先逢此乱。”

    杨赐怔立片刻,却又更加感慨起来:“如此倒也不错了!想当日文绕公你收这些学生的时候,大家都说你是自掉身价,又说你滥传经文……可如今看来,倒还是你与袁周阳更高明一些。”

    刘宽再度摇头:“如今这个局面,难道该为此感到自矜吗?”

    杨赐也是黯然无言……话说,都是见惯风浪的老臣,他杨赐又怎么可能不晓得刘宽的意思呢?

    大局已然动摇了啊!

    前几日,年纪最大的桥玄直接卧床不起,这几日刘宽闭口不言,宛如木偶,还有他自己也突然觉得心力交瘁,斗志俱无,难道真的只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

    其实,三人虽然性格截然不同,身份、派系也都不同,生平所求者更不同,但却无一例外皆是汉室老臣,他们一身荣辱得失全都系在这棵大树上。而如今,正是凭着丰厚的政治经验隐约预见到了大树将倾之势,偏偏却又无能为力,这才恍惚失措,心灰意冷,生怕生前身后俱都毁于一旦。

    仅此而已。

    就这样,二人继续缓缓前行,似乎可以说很多话,讨论很多事情,但却始终没有多言,只是于夕阳下并肩出了宫门,然后便各自告辞回家。

    而杨赐甫一到家,就发现一位久未上门的亲戚正在家中等他呢!

    “本初不在家中隐居,怎么有时间来找我呢?”杨赐颇显疲惫的躺在一把太尉椅上,跟对面高凳上昂扬奋发之态的袁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袁本初前后在洛阳、汝南守孝六年,倾心结交汝颍宛洛等地的英豪,然后又来到洛阳‘隐居’,隐隐有负天下之望的姿态。故此,他虽然迄今为止依然是个白身,却是很多两千石,乃至于公卿仰视的存在。

    那么,其人眉宇中的这股英气自然不必多言。

    “杨公!”袁绍恭谨行礼,并无半点不敬,只是甫一开口便气势昂扬。“时机到了!”

    “什么时机?”杨赐随口反问,明显不以为意。

    袁本初当即被憋在那里,但很快他就调整了状态,然后依旧凛然作态:“杨公,你说黄巾贼何以为祸至此?”

    杨赐难得失笑:“我也想知道啊,这大汉朝怎么突然就被几个学道的人给弄成这样了?”

    “恕小子直言。”袁绍是杨赐地道的子侄辈,倒也不必多做遮掩。“乱天下者,正在北宫,使黄巾贼蔓延至此的贼人不是张角,乃是十常侍!彼辈族人子弟遍布海内,残害忠良,为祸天下,致使民不聊生,愤懑汉室久矣……张角不过适逢其会罢了!”

    “原来如此。”杨赐‘恍然大悟’。“那本初又意欲何为呢?”

    “当诛宦!”袁本初之言铿锵有力。

    “诛宦……”杨赐一时若有所思。“上次诛宦之时,大将军尚在啊。”

    “小子当然知道欲诛宦须待大将军为政。”袁绍会意笑道。“实际上,昨日赦封的这位大将军也向来对我等颇有亲厚之意,我等也愿意与之相交。”

    “那便去寻他好了。”杨赐微微笑着挑眉言道。“何故来寻我呢?”

    “杨公。”袁绍不由失笑。“大将军一被任命便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