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凛凛将军令已行(续)(第3/4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联起手来,却足以能拌住君侯!朝中束缚君侯在北地,不想让君侯为洛中的心思,恐怕是呼之欲出了!还望需要早做打算!”

    公孙珣缓缓颔首,这个层面他确实也想到了……单来一个赵苞去辽东,他是不怕的,因为其人在塞外再有威望,那也毕竟是半个自家人,纯当对方替自己在辽东看家了;而单来一个刘虞,其实也不怕,因为他公孙珣又不是自家母亲故事中那位毫无政治根基的大兄,此人的政治威望对他这位卫将军来说并不是必需品,架空了扔那里便是;但是一下子来两个,这就有些麻烦了,因为自家岳父还是有几分愚忠色彩的,而刘虞又是朝着公认的宗室托孤之臣,二者叠加,有名有实,说不定真能给自己惹些麻烦。

    “既如此,”公孙珣稍一思索,便干脆问道。“伯侯以为该如何应对呢?”

    “属下只有一个字。”杜畿昂然作答。“请君侯‘速’为之!无论是先安定塞外局势,再为洛中事,还是先为洛中事再徐徐图塞外事,都要务必从速……若是要去洛阳,请不要等符节到此,也不要等幽州牧赴任,趁着他们尚未到来,直接轻骑南下,直奔洛阳;而若是要平乱,也要立即起兵,先将数郡兵马握在手中,让幽州牧赴任后不能插手我们三郡事物!”

    公孙珣并未直接作答,而是看向了吕范等人。

    果然,吕子衡见状也不犹豫,而是立即起身,口称附议。旋即,大量在昌平幕府中主持事物的从事文臣也纷纷起列表态……很显然,这些人之前是有过沟通的,或者说,这些人虽然未必如娄圭那般认定了天下要进入大争之世,可基本的政治敏感还是让他们意识到,随着公孙珣飞黄腾达的时机到了!

    当然了,具体说到吕范、杜畿等人的真正本意,恐怕还是想要跟着公孙珣去洛阳的。毕竟,那里才是目前天下人公认的权力来源。而之所以不直接建议如此,反而让公孙珣决定去洛阳还是出塞平叛,乃是要考虑到本地出身的基层吏员心情,而且要考虑到程普、韩当这些人虽然不说话却实际上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武将们的态度,同时也要顾虑辽东那边的事情……

    换句话说,他们自己也知道,公孙珣十之八九是要打扫好屋子再出门的,所以干脆不提这一茬。

    而稍倾片刻,随着公孙珣的目光放在了王修身上,一直沉默的王叔治终于也起身表态:“局势有变,中枢处若天子已无能为,则以大将军为尊,而大将军素来与君侯为善,故此,君侯也确实无须拘束于一时制度……或战或行,或内或外,皆可速为之。”

    公孙珣眼见着幕府中人俱皆赞同,便缓缓点头,然后干脆起身下令:“国家危难,我又被中枢托付为方面持节之臣,不可不为天下分忧……传我令,即刻动员广阳三郡与右北平、辽西两郡兵马,并依照子伯之前所议军略进行分派……除一万与程德谋屯驻渔阳,逼迫承德外,其余尽数随我至卢龙塞汇集!”

    众人不敢怠慢,纷纷躬身称喏。

    公孙珣顿了顿后继续言道:“再让这五郡都尉听我节制,五郡太守俱到范阳去替我迎接天子节杖,与将至的幽州牧刘公。”

    这便是要公开让五郡太守公开服从于自己安排,将五郡兵马、治权全数交出了,而堂中诸人听得此言,也是愈发低头应诺不及。

    “至于说天子许我额外节制的中山、常山两郡,仓促之间,不必让他们动员大股兵马,尽力而为便是。”公孙珣最后言道。“若是后方实在是缺少丁壮,你们自然可以以卫将军幕府的名义予以召唤。但代郡、上谷两郡,需要守卫边墙,防卫鲜卑,还需要监视当地乌桓部落……非只是无须动员,还要让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即刻回师镇守……辽西事,我公孙珣自然会为幽州乡梓一力为之。”

    众人自然将脑袋压得更低了。

    就这样,汉中平六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