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降虏西击胡(第3/5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公孙珣也没有放纵战机的理由,听到娄子伯的建言后,他便直接下令,擂鼓出击。

    远处南面山坡上的伏兵且不提,西面近处山坡上的汉军听到鼓声,便在韩当的号令下,各营各部各队即刻缓步提速,往下方盆地而去;而北门前的白马义从,也在前方那十余骑带有铁面马罩的旗枪骑兵的带领下,直接提速向前。

    “本想将雁门郡武库中那十几具马铠全部装上,却不料居然无法列装,只能带着面甲吓唬一下没见过世面的匈奴人。”公孙珣在城头上见得此景,倒是连连摇头。

    “又是白马,又要高大健壮,仓促间哪里凑到起来?”娄圭在旁叹道。“而且这种马铠本就极耗马匹,非雄壮骏马不可为,偏偏用不了几次便要累死……也不知道当日朝廷为何要造这种全身马铠?整个雁门也不过十几具。”

    “还是有用的,”公孙珣叹道。“自古兵事凶危,所谓一战可定十年事,战阵之中,若有这么几十个披甲重骑,人马俱带铁甲,横冲直撞,谁能当之?说不定便可一锤定音。”

    “还是耗费太大,未必值得。”娄子伯摊出手掌言道。“如此披马铠重骑一百,其钱粮足可养普通披甲铁骑三百,又或是轻骑一千,换成穿着皮甲带着长矛弓矢的正经步卒,便是三千……有这个钱,换成三千步卒又如何?三千步卒立寨而持弓弩乱射,一百重骑必死无疑。”

    “但子伯想过没有?”公孙珣一边瞥了眼即将交锋的战场一边摇头失笑。“若是用重骑,便能腾出来两千人口种地养家……”

    娄圭没有作答……倒不是他完全语塞,而是言语之间,身前的?水冲积平原上,当面白马义从已经率先与匈奴人接阵。

    之前二人看似好整以暇,但正如公孙珣所言,兵事凶危,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战役的胜负,足以决定一个地区日后十年的政治走向,城头上的君臣二人又怎么会真的心不在焉呢?幽州军此番入并州到雁门,从来都没有真正担忧过能否接收政治权力处于真空期的雁门,但接收雁门郡以后,此地的平安与秩序却还是要用人命来保证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匈奴人的人命。

    至于刚才二人之所以谈笑风生,故作姿态,只不过是因为战鼓一擂,战事的走向多半就不是他们来决定了……或者说,身为一军主帅,和军中制定方略的‘军师’,在刚刚擂鼓那一刻前,便已经算是尽力而为了。

    释放战俘麻痹对方兼露出破绽;派出死间诱敌深入,刻意约定半夜相见疲惫对方;近处以重兵设伏以逸待劳,远处以壮丁、民夫充数,统一列装,耀武扬威,惊吓敌军士气;甚至还派出了一些别动队准备包场……还能如何?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靠战场上亲自厮杀的将士和那些中低层军官了……当然,好在公孙珣引以为傲的幽州精锐并没有让他失望。

    白马义从不过一千两百,铺开来也不过是薄薄一层,但在赵云、田豫、文则三将的带领下,直接疾驰起来却是驱赶身前匈奴兵马如驱牛羊一般……对于匈奴人而言,在见到以逸待劳的汉军以后,之前被兴奋所掩盖的疲惫、饥饿、寒冷几乎是瞬间涌了上来,没有人愿意抵抗,所有人都在逃窜。

    但是逃窜毫无用处,等到西面缓坡上,上万汉军骑兵呼啸而下,数百锋赤色矢尖阵直插盆地中的匈奴军阵,宛如烧红的铁石击破盛水陶罐一般,惊起无数匈奴兵马四散逃逸……偏偏道口堵塞,周围又被盆地地势所挡,这些溃散兵马根本不可能一下子便逃出生天,于是无数人沦为战场厉鬼!

    铁骑践踏,乱兵自冲,长矛染血,刀刃刺骨。

    话说,这两军交战,固然是一方以逸待劳,一方连续行军辛苦;一方居高临下,一方中伏失措;一方当机决断,一方犹豫失态;一方故布疑阵,耀武扬威,一方军阵半入,进退难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