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又闻子规愁空山(第3/6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在下便无话可说了。”徐元直当即也肃容以对。

    法正、杨修、孟达几人面面相觑,杨修若有所思,可能是因为旧日交情的缘故,所以并未动怒,唯独法正性格最为激烈,实在忍受不住,竟鼓起勇气向前质问:“久闻徐元直田上斩龙之名,区区扶风法正,敢问足下,我三人之策竟无半点用处,只值粗鄙之语吗?”

    徐庶本能想要解释,但见到对方如此模样却是想到了自己当年刚刚做事时的湖海之气,便干脆轻松一笑,反而直接询问:“敢问法司马,你们三人的策略有什么矛盾之处吗?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呢?大军伐蜀,路窄而兵多,为何不能三路齐出?非要定个你为我之佐,我为你之佑呢?”

    法正登时尴尬无比,羞赧一时,便是杨德祖也有些讪讪。

    眼见到如此情形,一直没有开口的冠军将军赵云心中了然,却是豁然起身,朝郭嘉与徐庶二人微微行礼告辞,便兀自离去了。

    而赵云既走,郭嘉却是本性毕露,直接扔下堂中一堆中层官吏,兀自拽着好友徐庶出了自己的郡府前厅,转向后院,并沿途呼喊备酒备菜……一时间,只有法正、杨修等人留在厅中面面相觑。

    且不提法正和孟达将如何为杨德祖接风洗尘,另一边,郭奉孝倒是准备充足,也不知道是不是日常府中便备着酒菜。故此,不过一刻钟,郭徐二人居然便已经在后院桃花树下铺席摆酒,相互叙旧了。

    而二人是何等交情?

    既然落入酒席,便攀谈不止……从离别时关云长如何整治徐州大户的旧事开始,一直说到大司马、大都督吕子衡如何衣锦还乡进入汝南细阳故里,摆下‘百鸭宴’,再说到汉帝进入江夏后传出的匪夷所思之事,又议论到最近太史慈一跃成为了平州牧是好是坏,乃至于邺下名相王叔治与蔡氏结亲、燕公次女与邺下大学一学子定下亲事的传闻,倒真是无话不谈了。

    不过,这些旧闻多是议论烂了的事情,说来说去,却还是免不了回到眼前伐蜀一事。

    而此时,已经成为正经两千石大员的郭奉孝方才趁势解释了一番刚才厅中某些事情的缘由:

    “元直不晓得,法孝直之所以想走阴平,偷渡摩天岭,固然是想仿效当日冠军将军偷渡氐道、翻越武山之故计,却不是在投冠军将军所好。乃是说,欲取阴平必然要从武都出兵先下广汉属国,而既然要从武都出兵,则必然要牵扯到正在武都屯田的五官中郎将……他这是功利心太足,是想对五官中郎将邀功卖好!”

    徐庶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杨德祖忽然说法孝直忠恳事上,后者便如此尴尬,我当时还真以为杨德祖是在讽刺法正迎奉冠军将军呢!也怪不得冠军将军竟然半点反应都无……谁想竟然是在迎奉五官中郎将!不过,便是五官中郎将,杨德祖也有些口不择言了吧?”

    “不错。”郭嘉一声嗤笑,却不以为意。“不过元直不必担忧你这位虎口救下的故人,他们二人其实是老对手了,在义从中便是出了名的对头,甚至因为相互嘲讽出身在太后与燕公身前打过架的,一争起来便什么都不顾,上下都习惯了……”

    徐庶心中微动,欲言又止。

    “杨德祖其父既死,乃是燕公亲自夺情,又调遣至此。”郭奉孝自然知道对方心中所想,所以不等对方开口,便主动释疑。“既有示不疑之态,又有借杨氏高门纠正之前一孝三年六载的虚伪风气之意……这件事情事关新朝礼法风俗之根本,燕公的态度在此,法正便是再快意,也不敢从此处嘲讽的。”

    徐元直微微颔首,却也没有多问……因为正如对方所言,所谓数百年以孝治天下,守孝这个问题从前汉到现在,一直属于一个极度敏感的问题,除非是顶级大儒,否则都不好开口的。而且,之前十几年间世道崩坏,守孝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