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招工匠(第2/3页)  明末164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望着这里。

    柳亚夫没想到李顺竟然这么大的反应,连忙把他扶起来,把铜钱放到他手上,说道:

    “李叔不比如此,你们以后帮我做事,自然不能饿着,只是现在我的工坊才开始起步,也拿不出太多钱来,你们还不要介意才是,以后工坊的建设还要你们多多出力,等以后工坊挣到钱了,也少不了大家的”

    “应该的,应该的,公子对老汉家有救命之恩呐,这一拜是应当的。以后老汉一定会尽心尽力干活,至于那什么工钱,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老汉就心满意足了,哪用加什么工钱。”老汉连忙道。

    “李叔客气了,工钱是不能少,好了,先去买米吧”

    柳亚夫转移了话题。

    不久,李顺大儿子李平安兄弟几人扛着一包杂粮米回来了,这包杂粮米有近四十斤。足够李顺一见人吃好几天了,至于以后,他们可以在张家集买,虽然贵一点,但是方便。

    至于今天在扬州买米,平白多费那么多力气带回张家集,不过是柳亚夫为了让李顺一家人安心,毕竟他们一家人逃难过来,挨了不少饿,只有拿在手里的粮食才能让他们心安。

    李平安他们回来后,柳亚夫跟王德贵带着李顺一家人上路了,向张家集走去。

    一行人回到下河,已经是中午了,李家人本来就身子虚弱,赶了三十里多,已经有些虚脱了,柳亚夫让他们住在新买的土地的小河边,让他们安顿了下来,生米做饭。

    知道这里就是以后要生活的地方,李顺家人虽然疲倦,但生活有了盼头,都比较兴奋,女眷外出挖野菜,找一些青色的棉花叶子,准备当做菜吃。

    因为他们家的瓦罐被下午被打碎,柳亚夫又送了一个陶瓷罐子给他们,让他们用来做饭。同时,他还带来了半斤粗盐,送给他们吃。人身体缺少盐,便会得软骨病,干活没有力气,柳亚夫可是要他们帮自己干活的,自然要让他们把身体养好。

    从柳亚夫手里接过价值50文钱的粗盐,李顺一家人又是对柳亚夫感激万分。李顺更是激动得留眼泪都流了出来。

    在这个年代,盐比粮食还要金贵,大家都知道盐的价值,不吃盐会得软骨病,所以不管多么穷的人家,都会在家里存一点盐。柳亚夫买的粗盐,颗粒比黄豆还大,但100文一斤,贫穷人家也是买不起的,他们会买那种拳头大的盐块子,做饭时刮一点到锅里,就算是吃了盐了。

    柳亚夫这价值50多文钱的盐,可以买到两斤猪肉,李顺家人自然会感激万分。

    吃过午饭后,下午柳亚夫来到石灰小山旁,和李家人一起搭建茅草屋,首先建的是李家人的住房。

    李家青壮不少,李顺还是个经验丰富的泥瓦匠,很快,众人便在石灰小山下搭建了一个六十平米的茅草屋。

    鉴于天色还早,柳亚夫又让他们搭建了一个只有两面墙壁的茅草屋,这个茅草房比李家住的茅屋还大,足足有70个平方,他打算用来做工作坊。

    房屋建好后,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天色渐晚。

    晚饭后,日头西落,小村便渐渐安静下来。人们洗漱后都开始休息了,这个年代的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大户人家会点灯,休息的比较晚,普通人家都舍不得灯油钱,会早早休息。

    晚上,柳亚夫也没有挑灯夜战了,计划规划,都已经做好了,只需要接下来按部就班的生产就行了。

    当然,主要还是那豆油灯的亮度太低,连煤油灯都比不上,根本不能用它来照明干活。

    第二天早饭后,柳亚夫来到石灰山,找到李顺跟他两个儿子,准备上生产肥皂。

    柳亚夫给他们家三人现阶段开的工钱是每个月二两银子,其中李顺是师傅,占一半,他两个儿子占剩下的一半。二两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