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释义:说明勤学苦练才是学习的根本。

    歇后语荟萃

    【向上游撑船逆水行舟】

    释义: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会后退。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释义:比喻学习需要深入钻研。

    【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释义: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功夫下到了,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成。

    【龙头不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释义: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说明用功学习也要找对方向,不可浪费精力。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释义:王羲之看鹅十分专注。形容做事、学习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释义:王羲之写的字,笔力可渗入木头三分多。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故事漫谈

    王羲之的字写得好,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吃了三天斋就想上西天功底还浅】

    释义:吃了三天素食就想上西天取经,本领太小。比喻踏实学习,成绩是依靠勤奋努力取得的。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释义:老牛拉车时,只知道低头干活。比喻学习要埋头苦读。

    趣味阅读

    【古诗趣话】

    废寝忘食

    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他写诗记叙了这种“趣”事: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妙联巧对】

    苏轼幼年改对联

    北宋文学家、大诗人苏轼,年少时便聪明过人。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久而久之沾沾自喜起来。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描写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的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以后,苏轼更加专心刻苦地攻读,终于成为一代文豪,其词文流传千古。

    第三章 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很多人的口头禅是“等会儿再说”,事实上,事情可以等你不忙时去处理,朋友可以等你空闲时去聚会,知识可以等你休息后再去学……但是时间不等你,也无法等你。你不追赶时间,就会被时间淘汰。

    诗海漫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出处:《古诗十九首》

    释义:人生一世,好像远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