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些没来的客人仍然没来,心里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较好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作者:华商书院少儿国学研究中心

    第四章 灵活做事效率高

    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有投机取巧之嫌,唯有苦干加上巧干才更容易提高做事效率,达到自己的目标。

    诗海漫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诗经大雅dàng》

    释义:做事无不有个好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靡(mǐ):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

    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易生嫌疑的地方。

    【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

    出处:唐韦应物《难言》

    释义:拿着绳子去捉风,什么时候能捉到?拿着刀去砍水,什么时候能砍断?形容做不到的事偏要做,只能徒劳无功。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歆】

    出处:唐孟郊《孟东野诗集连州吟三章》

    释义:贤明的人总是勤于处理自己的事业,而庸人只知道徒然羡慕别人。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

    出处:唐徐寅《偶题二首》

    释义:要买马骨就买千里马的骨头,如果喜欢羽毛就采集凤凰身上的羽毛。比喻工作要做得完美无瑕,精益求精。

    名句拾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释义: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老子》

    释义:克服困难应从容易处开始,做大事应从细微之事着手。

    【千丈之提,以蝼蚁之穴溃】

    出处:《韩非子喻老》

    释义:千丈的大堤坝,即使有一个蚁窝,也会因此而扩散,最终导致堤坝的倒塌。说明如果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就可能酿成大祸。比喻防患,不仅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事着手。

    【慎厥初,惟厥终】

    出处:《尚书》

    释义:做事慎重地开始,想到它可能的结局。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

    释义: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绝不可以松懈,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贵轻重,慎权衡】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

    释义: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审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