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1/4页)  胡雪岩商政谋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就守定了讲道理,互惠利的宗旨,自然又占了风气之 先,为他商业上的发达做了心理准备。

    有了对这两个大变动的分析,胡雪岩就逐渐把做生意的力量重心放在了 蓄势取势上。看到了大的形势,并顺应大的形势走,这是顺势。但是光有 这一点还不够,跟着大势走仅仅是顺应时势,胡雪岩还要进一层,他要通 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置身于能控制大势的核心位置,这就是“做势”。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

    在官场上,通过资助王有龄、黄宗汉、麟桂、何桂清、左宗棠等人, 通过为他们出谋献策,出力出资,把他们的功名与利益和自己紧紧联结在 一起,从而达到“此人须臾不可离”或者说“天下一日不可无胡雪岩”的 效果。这样就取得了官势。

    王有龄、何桂清等的升迁和享乐离不开胡雪岩;左宗棠平定回乱,建立 不世功名也离不开胡雪岩。

    胡雪岩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也就能抓住他们。抓住了这些人,也就 抓住了他们位官而自然形成的官势。有这些靠山在,转粮拨饷,筹款购qiāng, 无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这些人也正眼巴巴地盼着你的这些东西,又何愁 不能从中渔利?

    此中官商联结,既非空前,更非绝后。八十年代那场所谓“官倒”大浪 潮,不知有多少商人借官攫取了巨利。

    同样,撇开社会的和政治的原则,单从商人的谋利角度来看,即便是最 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处处可见官与商结合的范例。或者说,商业与 政治势力结合与运用的范例。

    比如说哈默,曾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这红色即官(势),资本家即 商(事)。

    又比如现在有好多半官方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国外资本家趋之若鹭。

    大批资金的涌入都是有条件的,需要接受基金的机构代他疏通各种关系。这 需要疏通的便是官,目的还是为了商。

    只是现代社会的做为越来越隐蔽,给人一种在商言商,商政无干的现象。

    不过这假象,着实瞒不住每一位能一手通“官”者。只要有官势可取的地方, 便有商人在行动。单就商业自身的利益来讲,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胡雪岩长袖善舞,层层投靠,左右逢源,把人们看得目瞪口呆。

    事实上,在官场上的所为,只是胡雪岩取势活动的一个部分。单有官场 势力,并不能使胡雪的商业活动达到完美的境地。

    在胡雪岩看来,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商业谋利的势,他都要争取,都要去 做。比如漕帮为代表的江湖势力,比如商场势力和洋场势力。

    江湖势力 江湖势力的争取以结识尤五为开始。

    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关涉到地方官的官 声,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前一年为此还逼死了藩司椿寿。

    按照胡雪岩的主意,这个任务说紧也很紧,说不紧也不紧。办法是有的, 只需换一换脑筋,不要死盯着漕船催他们运粮,这样做出力不讨好;改换一 下办法,采取“民折官办”,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jiāo差,反正催的是粮,只 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

    通过关系,找到了松江漕帮管事的,名叫尤五。帮里历年克扣,省下了 一批粮食。

    谈生意过程中,胡雪岩发现,虽说漕运渐衰,漕帮势力大不如前了,但 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起来,有待利 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处处受人抬举;忽视了这股势力, 一下小心就会受阻。

    而况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 项差使也不无稗益。一旦有个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