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
李渊刚开始并不信道人所言,但是翻开书籍一看,顿感此番必是仙人相助,甚为欣喜。可惜的是,《开元典论》大部分内容讲的是如何打江山,治国方面却谈之甚少。但照那道人所说,这世间必还有一部讲治国之道的宝典,道长留诗曰这部宝典必出“纯阳”。于是太宗登基后派人四处寻找叫纯阳的地方或人,终无果。
至于这个神秘的道人是谁呢?其实,他就是八仙之一,道家北五祖之一的正阳子钟离权。民间俗称“汉钟离”。
钟离权其实是李靖的一位朋友,虽说不是九天之人,但是早年为求自保,曾向李靖求助。此番李靖密谋,倒是让钟离权还了这个人情,同时也感到,这是实现九天理想的大好时机。
...
自古帝王之心最难猜测,秦王李世民是否能够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单靠钟离权埋下的伏笔肯定是不够的,李靖第二个要去的地方,便是少林寺。当时的少林寺,出家之人并不多,而且都是孤儿,从小修习武艺,一身武功出神入化,可是却不入江湖,不被天下人所知。
李靖来到此处,告诉少林寺十三位武艺高强的僧人,让他们在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住下。问其缘由,李靖只是说,未来必有一位救世济民之人在此遇难,这个劫数只能功力深厚之人才能帮忙化解。少林寺的僧人都有大慈大悲之心,一听对天下如此重要的人物需要自己的帮助,二话不说,便在洛阳城外住下。
要说出家之人想的少,也不尽是如此,其中的一位聪明的和尚——昙宗,便心中颇有疑问,当天夜晚,趁寺内众僧都熟睡之时,夜访李靖,想问清其中的缘由。
“李先生,深夜叨扰,实在是因为贫僧心中不解,为何...”
李靖房内虽然的灯火闪烁,但是却未开门,只是从屋内传来一句话,“此人,唐国公之子,李世民”。
少林寺虽不干预世间纷争,但是却对天下之势略有耳闻,隋炀帝杨广大势已去,而最有可能掌管天下的便是唐国公。想到此处,昙宗内心的困惑由然而解,便转身离去,只是这位李先生的面容却深深印在了他心中。
后来,这十三位僧侣便在柏谷庄住下,建了一个小寺庙,种着几亩田地。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昙宗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昙宗听后,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现如今,世人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而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如今又将李世民抓入狱中。
正当他们议论之时,昙宗却说出了另一番话,当年李先生嘱托的就是此人,我们一定要设法搭救此人。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来到洛阳监狱。他们取了钥匙,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出了监狱,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另一路人去捉拿贼子王仁则。
在善扩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来到王仁则院前,十三棍僧个个武艺高强,三下五除二便放倒了门前那的护卫,此时,王仁则正在奸**子,虽然听到了门外的打斗声,却为时已晚。五位武僧将王仁则五花大绑,扛在肩上便翻墙出了庭院。趁着夜色正浓,五人一出洛阳城便翻身上马,向唐营奔驰而去。
最后,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到得后来,唐王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