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烽烟再起(第1/2页)  宋席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就在萧和进入会试考场,开考的钟磬声正式响起的时候,司马光所在的泾原路镇戎军前线,却开始阴云密布起来。由于西夏军在同大宋军队的数次交锋之中占尽下风。不得已,李元昊便秘密的来到了岌岌可危的韦州城之中。自然,他的那套高效的情报系统,也早已经将对面宋军用兵之法突然大变的原因搞清楚了。

    “司马光,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宋人里还有这么一个年轻俊杰?”李元昊看着手中送来的情报,好奇的说道。这时,负责刺探情报的细作在一旁小声的回到:“禀告陛下,这个司马光是数月前来到泾原路的,听说是前任陕西体量安抚使庞籍的得意弟子。方到镇戎军不久,便被韩琦任命为军中主簿,看来是有意栽培此人。”

    “看来,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呀,想必镇戎军的宋军此番突然变阵,便是此人的缘故喽?”李元昊微微点头,一双坚毅的眼睛直直的盯着远方,语气平静的问道。似乎并不将司马光看在眼中一般。

    “据我们安插在宋人军中的探子回报,宋军此番‘筑垒浅攻’的战术,便是出自这个司马光之手。”情报头子肯定的说道。而面对宋军的突然强势,李元昊此来,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见他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微笑,对身边的将军们吩咐道:“各自回去整顿兵马,随时准备行动!”待到众将离开之后,又让情报头子附耳过来,亲自在他耳畔吩咐一番。

    于是,第二天,镇戎军里的宋军便接到了来自西夏一方的投降信。而任福接到回报之后并不以为意。直到他从司马光的口中的得知,这份投降信的落款,居然是李元昊!这下子,任福不敢怠慢,连忙将这封李元昊亲自落款的投降信交到了韩琦的手中。

    而任福与司马光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此刻这封投降信也已经同时向宋夏交界的五路同时发出。两天之后,这封投降信便出现在了延州城范仲淹的手中。巧合的是,面对李元昊毫无征兆的投降意愿,在面对西夏是攻是守问题上分歧严重的韩范二人,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一个词来形容——诈降!

    不错,就是诈降。想当初延州知州范雍便是吃了这个亏,身为一代明臣的韩琦与范仲淹二人,又岂会重蹈覆辙?然而,虽然知道李元昊又在玩诈降,但是韩琦与范仲淹的态度,却又像对待攻守策略的分歧一般,完全相反。

    泾原路,韩琦的行辕之中。

    “哼!这个李元昊当老夫十三岁的孩子吗,当初在鄜延路已经施展过一次的诡计,此番还想在我泾原路故技重施?”韩琦一脸讽刺的看着那份用词恳切c诚意十足的投降信,不禁好笑起来。然后,随意的将这封信折叠起来丢在一边,然后猛地站起身来道:“即刻吩咐下去,镇戎军以及各处城寨立刻加强戒备,不让西夏人有机可乘!同时立刻在各城各寨之中搜捕西夏人的细作,严加审问!”

    而另一边的延州城中,范仲淹却是将那封投降信缓缓收起,命人好生封存起来。然后坐定在桌案前,沉思良久,这才提笔在纸上奋笔疾书一番。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这才让身旁的纪要书童上前收拾。书童瞥了一眼案卷上的字迹,只见末尾赫然写着五个字——答赵元昊书。

    “咦,不是叫李元昊吗,什么时候改叫赵元昊了?”书童有些不解的嘀咕道。这时,范仲淹微笑着将笔放在笔架之上道:“李元昊之前曾被官家赐姓为赵,随后僭位称帝,便恢复姓李了。此番既然想要弃暗投明,老夫自不好以反贼的姓氏称呼。”说罢,便打发书童将这封信再誊抄一遍,同那封李元昊的投降书一道封存。然后再将这封原件交给前来送投降信的高延德。

    而说起这个高延德,乃是上一会三川口大战前在塞门寨被李元昊抓回去的宋军将领。随后便投降了李元昊的西夏军队,此番李元昊派遣他这样一个宋军降将前来送信,就是为了让范仲淹相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