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一十三章空气在颤抖,仿佛大地在燃烧一(第1/3页)  抗战尖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37年8月22日晨六时四十分整,淞沪围攻区的国民革命军西北野战集团军群淞沪纵队、第九集团军在上海西起八字桥东到杨树浦的战线上,突然发起了总攻。

    上海初秋的早晨是一天中最宜人的时刻,夜间恼人的蚊虫消退了,从江面吹来的晨风送走了暑热,如果是和平年代,这个时候早点铺里传来了大饼豆浆的香气,各家的主妇正纷纷上街买菜,整个城市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战争爆发后,虹口和闸北变成了战场,这种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象看不到了,可是对于日本陆战队员而言,上海的早晨一样是值得期待的。日军八一三以后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与国军的苦战中度过的。为了避免遭到日军炮火的危害,国军都是选择在夜间或者凌晨发起攻击。对于日军而言,便把每个夜晚天称作“鬼夜关”。早晨五时一过,阵地上的日军纷纷钻进掩体里去避目养神。尤其是西体育会路沿着上海法学院向西经爱国女学、油漆公司直到水电路、八字桥的北部支队的日本陆战队,他们在熬过了八月十七日后,已经有五天没有重大战事了,中国军队把重点转移到了东部,现在是该东部支队头疼的时候了。

    不过呢,十八日后,对面的中国军队更换成了头戴深碗型钢盔,身穿岩石灰色制服的一支精兵,他们看上去技战术动作十分专业,单兵装具颇有英美陆军风采,就连轻武器也怪里怪气地,*是没见过的版本,步枪也不是中国陆军常用的汉阳造或者毛瑟系列,貌似是苏联系的,尤其是那种转盘轻机枪实在显眼。不过好在这支精兵从不主动进攻皇军,而且他们甚至连枪都不大放,这种爱好和平的敌人对于已经疲于奔命的日本陆战队而言真是求之不得。日本海军对西北野战军的了解是不足的,难怪嘛,隔着几千里地呢,就算是日本陆军,也被一向刻意低调的西北瞒得死死的。他们只是隐隐约约感到那边的油田产量有着瞒产的嫌疑。不过,很快日本陆海军就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厉害。

    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第100师副师长马子敬(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人,1903年出生,为黄埔陆军军官军校1924年一期学员)正站在淞沪前指的炮兵指挥所里,等待着总攻的开始。马子敬是100师的副师长兼炮兵主任,他是炮兵科班出身,1928年去苏联学习炮术,这求知之旅比李兴中去列宁格勒炮兵学院还早得多,学成回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炮兵部队带兵,西野开始在各师、团设立炮兵主任办公室后,他是第一批被任命为师炮兵主任的人员之一。

    刘琨上将经常夸奖他是的模范炮兵主任,抗战军兴,西野开始了总动员,已经内定他升任某军炮兵主任。,但是南风计划突然实施,由于大量新部队临时组建,136师原来的炮兵主任被调去组建新部队,他临时被李兴中参谋长点名拉来承担淞沪前指的炮兵指挥所主任2顶替。现在他正在倒计时中,即将下令发起中国炮兵在抗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和他一起焦急数秒的,还有大本营淞沪前指副参谋长屈经文和西北野战军炮兵首席顾问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同志。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来中国前就是苏联的军级炮兵主任啦,他精通炮兵业务,对中国人民抗日事业有着非常的同情和热情,整个南风行动的炮兵作战计划,有他至少一半的功劳。他有着一张刚毅的面孔,身穿着灰色的西北野战军制服,头戴民23钢盔,足蹬锃亮的马靴,这次来淞沪虽然没有骑马而是使用了带来的汽车和摩托车,然而他还是习惯性地拿了根马鞭,时不时轻轻拍打一下自己的马靴。他开始军人生涯前,是彼得格勒工学院的学生,而军旅生涯一直在技术兵种中度过,他有着一位工程师般的头脑和将军的心脏,他的口头禅是:“准备到位就没啥好怕的。”

    屈经文和戈沃罗夫一样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不过他原来是北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