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师道千里勤王(第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太原府传来消息,说金军大败府州知府折可求率领的四万宋军时,平阳府的义胜军主将刘嗣初下定决心投金。

    得到消息的次日黎明,刘嗣初就率义胜军起事占领了平阳府城楼。

    城内军民知道义胜军造反的消息后,有人用弓弩射击义胜军,有人四处奔逃,顿时乱成一团。平阳府州县官员见义胜军造反,都慌忙逃往了城外。

    刘嗣初又命义胜军在城内四处纵火,大肆抢掠一番后,率军投奔了完颜宗翰军。

    平阳府的义胜军造反的消息第二天传到了平阳府西南的绛州。

    绛州正好也有四千燕人组成的义胜军驻扎,由一个叫牛清的人统帅。

    绛州通判徐昌言认为平阳府的义胜军能反,自己这地方的义胜军便也会反。为了日后不留后患,必须要先下手为强,消灭这四千义胜军。

    徐昌言把自己的顾虑告知了绛州知州李元达,请李元达下决心杀光义胜军。

    绛州义胜军并未造反,李元达是书生出身,不愿意因为猜忌而动武屠杀无辜,不同意徐昌言的建议。

    徐昌言不肯放弃,又联合李元达的幕僚苦苦劝说李元达。李元达难以决断,最后就授权徐昌言全权负责此事。

    徐昌言得令后,以检阅军力准备支援太原为名,命令城中的汉人驻军披挂好盔甲,带好兵器原地待命。

    当时牛清率领的义胜军驻扎在城东门外,徐昌言等汉人军队准备好后,命令他们以炮声为令,一听到炮声就分两路从南门北门一起出城,两面夹击东门外的义胜军。

    徐昌言又命城中民兵听到炮声后都到东面城墙上,等汉军夹攻义胜军时,在城上呐喊助威。

    一切准备就绪,徐昌言耐心等到晚上,突然击鼓命令出军。全副武装的汉军分南北两路直扑义胜军营寨。

    绛州义胜军并无造反之心,对于城中汉军毫无防备,汉军轻而易举地就攻破了义胜军营寨,一鼓作气将义胜军杀了个干干净净。

    绛州义胜军被杀光的消息传到附近州县后,这些州县的宋军也都有样学样,纷纷偷袭为大宋效力,由燕云之人组成的义胜军。

    整个河东地区陷入一片内斗之中,各地没有防备的义胜军全都被宋军杀了个精光。

    然而,经过这场互不信任,自相残杀的内战,宋军在河东路各州的军力大损,防御能力变得更为薄弱了。

    平阳府刘嗣初叛乱的消息于正月十九日传到京城,大宋君臣听闻金军西路军逐渐逼近黄河北岸,变得更加慌乱。

    正月二十日,完颜宗望派人回信给宋朝皇帝赵桓,说非常感谢皇帝陛下赏赐的美酒奇珍,但是完颜宗望在信中只字不提撤军之事。

    显然,完颜宗望摆出了宋朝不给足答应的赔款,金军就不撤军的架势。

    正在东京汴梁城内外交困,赵桓君臣焦头烂额之时,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传来,西军名将种师道领军来援。

    原来在金军刚开始南侵的时候,得知金人南下,宋徽宗急忙下旨召已经致仕退休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进京。

    为了让种师道为朝廷效力,宋徽宗加封他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有权自行征兵征粮。

    当时种师道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正隐居在京兆府以南的终南山豹林谷。得到朝廷的诏书后,他立刻点起兵马东行。

    然而,此时京兆府也无可用之兵,种师道身边只帯了一千人马。

    种师道命人火速联络西军大将,让自己的弟弟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奉宁军承宣使种师中统领秦凤路兵马,熙河经略使姚古统领熙河路兵马东进勤王。

    然而秦凤路和熙河路都在遥远的西北,种师中和姚古都需要时间才能集结军队赶往东京汴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