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章 “小太尉”姚平仲献策(第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章“小太尉”姚平仲献策在加封种师道的次日,皇帝赵桓认为种师道麾下的勤王军兵力还不够多,于是又把京城行营司的前后军拨给了宣抚司指挥。

    如此一来,李纲行营司原本的前后左中右五军已去其二,李纲直接指挥的军队少了许多。

    皇帝赵桓如此重用种师道,将京城军队都交给他,流露出赵桓想击败金军的迫切心情。

    因为种师道和西军诸将的陆续到来,宋金两军兵力上比较已是宋军占优,皇帝赵桓对待金人的态度开始从之前的盲目悲观转变为盲目乐观了。

    赵桓认为,大宋的二十多万军马在西军名将种师道的带领下,完全可以将金军的六七万孤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然而,京畿宣抚司虽然成立了,宣抚使种师道面对的却是一盘散沙般的二十万勤王军。

    这些军队拖住金军,不让金军攻城可以,但要种师道统帅这些部队立即与金军决战,却并非那么容易。

    京城外的这二十万宋军是由各路勤王兵马自发赶来组成的,相互之间各不统属,有陕西五路的姚平仲等将的军马,也有河东来的折彦质军。

    这些人,曾与种师道同在太尉童贯麾下为将,或许童太尉在此可以镇住他们,而无论是种师道还是李纲,在这些将领面前都没有那么大的威望。

    可惜童贯心中不认新皇帝赵桓,而是选择跟随旧主。此时他已经保护着太上皇赵佶逃到扬州去了。

    来到东京汴梁城后,勤王军中有些将领并不甘心受种师道的节制,跟随种师道一起东来的姚平仲就是其中之一。

    姚平仲,字希晏,西军姚氏将门出身。他的父亲早死,由叔父姚古抚养成人。

    姚平仲从小在军中长大,练得一身枪棒好武艺。

    他在十八岁时,与西夏人激战臧底河,斩获甚众,夺得了战功第一的殊荣。

    因为姚平仲武艺高强,胆色过人,关中豪杰都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小太尉”。

    作为西北的武将世家,种家和姚家在西北战场上一直明争暗斗,互争名望高低。

    从前朝廷安排出征,总是尽量避免将这两个家族的人安排在一起,避免因为矛盾而产生内耗。

    此番种师道来得急,没等到秦凤路种师中的军队,手下只有一千军马,他一路东来的声势都是靠姚平仲的七千姚家军撑门面。

    可进京后几日,种师道的官职一升再升,远远压住了姚平仲的叔父兼养父姚古。

    好你个老种经略相公,竟然利用我姚家的军队壮大你种家的名望,将叔父与我领兵前来救驾的功劳都抢到你的头上了,真是好算计啊!

    为此,姚平仲心中忿忿不平。他憋了一口气,欲独自领兵击败金军,为姚家扬名,在这场勤王战争中将钟家的风头压下去。

    借一次面见皇帝赵桓的机会,姚平仲向渴望胜利的赵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进攻计划。

    这个计划把种师道和李纲二人之前的“深沟壁垒,困死金军,纵其北归,半渡而击之”的战略构想都彻底颠覆了。

    姚平仲献上的策略就是劫营。他对皇帝赵桓请求,允许他提本部兵马去“夜叩金营,生擒宗望,奉康王以归”!

    姚平仲说,其实城外金军并不足畏,种师道年老多虑,战略上未免太过保守。

    如今王师新集,士气正盛,将士们都急着和敌人决一胜负。

    若是如种师道那样按兵不动,只恐迁延时日,军中士气一鼓而作,再而衰,三而竭!

    届时将士们士气不振,还怎么与金军决战?

    如今只要趁着敌人惶恐不安时进行夜袭,就能攻破金军的大营,将他们一举击溃。

    姚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