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六章劫掠倭国之血染白银(二)(第1/3页)  草原黑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本国山石见黑石头村本是个美丽的小渔村,在这里即使是严寒的冬季也能看到满山松树的青翠。灰白色落叶林穿插其间,厚实的枯叶让山林别有一番韵味。位于山坳间的渔村人口不过百人常年以打渔为生,海边盐碱较重要想种地也得向东走上很久才能种一点大米勉强糊口。冬季不是打鱼的好时节,忙碌了一年的渔民们或在海边捡拾些冲上海滩的贝壳为家里增加一点果腹地食物。别看石见有银山,这里也因为银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百姓们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日本渔民一般不会在冬季冒险出海,主要还是他们的渔船过于单薄不抗风浪,要是在冬季出海翻沉冰冷的海水几乎是让他们没有生还的可能。这几日渔民们多少有些不安,他们隐隐约约看到了西面远处大海上有几艘帆船的影子。根据他们常年在海上打鱼的经验,这几艘帆船不是日本国常见的朱印船,更不是日本水军特有的战船,而是他们没见过的船型。这些船还会派出小船在海面上到处转悠,就是晚上还会挂起灯笼如同飘荡在海面上的幽灵。

    日本渔民多少也知道日本海附近有海盗,可海盗大都是日本人一般也不会劫掠贫苦地渔村。朝鲜是有水师可他们数百年来被日本人压制不敢动弹,日本渔民也不相信海面上的帆船是朝鲜水师。既然这些帆船不是海盗,这么多天也没有上岸袭扰,渔民们也渐渐放松了警惕。他们认为家里穷得就剩下一口铁锅,而且还是一口破锅,即便是海盗要抢也抢不到啥值钱东西。

    最早抵达黑石头村海面的破奴军,是由楚留香带队的破奴军斥候队。急于立功的楚留香在得到先期抵达快船引路后,带着六百多斥候换乘小船冲上了海岸。其实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六百多斥候包围一个小渔村并没有费多少工夫。不过楚留香也没有滥杀无辜,就是这点蚊子腿上的肉他们也要吞进肚子里。随着白天破奴军主力陆续登陆,破奴军水师开始修建栈桥码头,以方便军资转运上岸。

    战役行营大总管张通上岸后,修建了两座坚固大营,登陆的左二丫部则快速向东搜索前进。参谋部派来的测绘参谋与各部随军参谋一道,以黑石头村破奴军大营为中心,对该地进行测绘并绘制地图。其实黑石头村离石见银山银矿直线距离也就是四十多里,并没有通往西面海边的道路。进入山区的左二丫部,一面探查敌情,一面谋划一条石见银山通往黑石头村的道路。修建道路一直都是破奴军的强项,只不过在捅开倭国石见银矿山这个蚂蜂窝前破奴军只是以占据要地为战役前期目标。

    石见银矿山通往外界的道路有两条,一是通往东面的主路,另一条是通往出云港口的大路。当然许多小路也不少,左二丫二万战兵在到达石见银山附近时,看守道路的战兵就去掉了整支大军的六成。虽然破奴军控制了石见银矿山附近所有高地和道路要点,也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这主要还是破奴军要在倭国完全反应过来前,构筑一条完整的后方大营。

    得益于倭国石见银矿山是各方势力常年争夺之地,这里的村庄和百姓极为稀少,破奴军左二丫部几乎是发现一个村落就完全封锁一个村庄。能用战刀解决问题时,并没有用火铳解决问题。他们一路上抓捕了上千倭国百姓,全部都悄悄押解到黑石头村。张通部协统段满贵在倭国百姓中选择出六百有家眷的男丁,按照参谋制定的道路修筑一条通往石见银山的小道。张通要求这条山道必须宽一丈半,每隔三十丈必须有一处二丈半宽大道路。这是张通考虑到破奴军箱车和火炮的宽度,特意下达的指令。

    卸载各项军资的的速度并不快,特别是战兵营用的火炮直到五天后才运输到黑石头后方营地。得益于破奴军水师在海面上进行了有效遮蔽,倭国这段时间也没有发觉破奴军如此大的军事行动。当五十门火炮完全进入黑石头主营后,张通向左二丫下达了攻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