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看,原来是乡情们来了。几位年长的人争着和我握手说话。那些年轻人我都没有什么印象。
一位漂亮的女孩儿操着四川口音说:“您就是市委领导?好大的官儿啊!”
我迟疑了一下说:“您这位小美女是……”
川妹子很直爽,急忙自我介绍:“我是四川来的,刚嫁到你们村里。”
一位中年妇女说:“这是狗蛋儿的媳妇儿,去年刚结婚。”
狗蛋儿我认识,因为又矮又黑形象不太好,四十岁还没有对象,一直找不到理想的老婆。
我说:“狗蛋儿也怎么讨到这么漂亮的媳妇儿了?”
中年妇女说:“他心眼多门路广爱琢磨,办了个养鸡场发财了。如今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想嫁给他的姑娘排成队。这不,从四川找来一个天仙一般的小媳妇儿。”
狗蛋儿媳妇儿说:“我可不是冲着他的钱来的!”
中年妇女说:“是的,是的,狗蛋儿心眼儿好,知道疼媳妇儿。”
我心中暗想:“家乡贫困的时候,村里的姑娘都愿意远嫁他乡,不愿意在本地受苦。如今富裕了,外乡的漂亮女孩儿都愿意嫁到向阳坡。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我说:“我们村里只有八百多口居民,为什么盖这么多住宅楼?”
中年妇女说:“现在村里大部分都是外乡人,居民增长到五千多口,比原来多了好几倍。”
我说:“他们为什么来我们村落户?”
中年妇女说:“他们都是想来这里寻找创业机会的,在我们这块风水宝地上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我说:“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村?”
中年妇女说:“当然是有条件的,除了嫁到村里的女孩子以外必须是有专业技术的能人或者来投资建厂的客商。想进我们村比迁到三河市都难。进了城市没有工作照样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进了我们村马上就有房子和工作。”
我说:“我们向阳屯的变化太大了!原来贫困的小山村成了人人向往的乐园。”
乡亲们都诉说着自己家的情况。我儿时的玩伴儿都成了白发苍苍的爷爷。有不少年长的老人都相继离开人世。时代的变迁新老的更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幸好我的恩师潘惊梦夫妇健在我非常高兴。
乡亲们领着我去参观我儿时的母校,原来的向阳屯完小已经变成了向阳中学。原来的教室都是破旧的平房,现在盖起了六层高的教学大楼。学校后面的教工宿舍已经成了教职员工的家属院。
我上学时的老师们全部退休了,接待我的校长和老师都是从师范学院招聘来的优秀人才。我无心听取他们的汇报,想尽快见到我的启蒙老师潘惊梦。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和苏天慧到了潘老师的家。
老师和师母身体还好,见了我们非常高兴。和过去一样,师母亲自给我们泡茶。可是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满头银发皱纹堆累留下时代的沧桑。可是,潘老师仍然目光炯炯精神华焕发。也许是多年不见面激发了他内心的喜悦,他的脸上浮现出红润的光彩。
我说:“潘老师,您身体还好吗?”
潘惊梦说:“还好,还好!”
我转身又问师母:“师娘,您也好吗?”
师娘说:“好,我身体也不错。托苏领导的福,我们这个贫困的小山村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非常好。”
我说:“您不要叫我苏领导,还是喊我苏醒比较亲切。我这个名字还是潘老师起的。”
潘惊梦说:“您工作繁忙日理万机,怎么有空儿回老家探望我们了?”
我说:“我已经不是市委领导了,几个月以前已经被省委免职了。”
潘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