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三纲五常(第1/3页)  风起西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掌声稍微止歇之后,莫思凡接着说道:“大家应该都看到横幅上的那几个字了,厚德博学,格物致知,这就是咱们西凌小学的校训。厚德很好解释,周易上有一句话,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深厚的美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应该讲究美德,一个才华出众而无德的人,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不可估量的。而一个光有美德却无知识的人,他是愚蠢的。所以咱们这个小学的宗旨便是美德与才学并重,两者不可偏废。博学也好解释,那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博乃博大和宽容,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要善于学习其他的知识,不要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中庸里有这么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治学问的几个阶段,博学就是要广泛涉猎各门各科的知识;审问就是仔细地进行研究,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认真搞懂;慎思就是慎重地思考,非思不得以为自己所用;明辨就是对学到的知识要加以辨别。有那么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教的东西并不全是对的,这就必须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笃行就是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学了东西干什么?不是喊空口号,是要用到实处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以上就是厚德博学的含义。现在再来说说格物致知,这是西凌小学有别于其他私塾的地方,那就是我们不教八股,不唯圣人之言,而是探究格物之道。什么叫格物致知?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但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笼统的,世间万事万物,怎样进行推究,这是一个难题。我拿一杯白开水放在这里,要问水里面有些什么,你们一定都回答不出来。我丢一块糖进去,糖为什么会化,化到哪里去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这只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却反映了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生活中大家熟视无睹的事物,其中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大家都会种田,为什么庄稼种进田里就会产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大家烧火做饭,为什么柴一点就着,它的光和热是从哪里来的?天上的云和雨是怎么来的?迎面而来的风是怎样形成的?所有这些,都是咱们今后要学习的内容。今天大家站在这里,这就是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

    他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将校训解释得相当浅显,别说学生了,就连围观的乡亲们也都听得懂。秀才果然是有才,区区几个字就能阐述出许多道理来。于是大家都纷纷鼓掌。

    莫思凡抬起手,轻轻的压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接着说道:“我刚才解释的便是校训内容,我不指望大家马上就全部领会,但是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之中,这八个字将伴随着大家,直到转化成自己的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到那时候,大家就会知道,这八个字有多么重要。好了,多余的话我不多说,让大家长时间淋雨不好,现在我宣布,西凌小学正式开学。”

    一挂鞭炮适时响起,将整个开学典礼推向了。

    就在这时,人群外忽然传来一声厉喝:“无知小儿,才学了一点本领就这么狂妄,还不快快停下?”

    所有人都有些愕然,如今在五村地面,还有人敢这样对莫思凡呼喝,可以说少之又少了。

    人群分开了一条道,一个老者撑着拐杖,站在那里。他用手指着莫思凡,嘴唇颤动着,显然是气怒至极。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思凡曾经的私塾老师方攸宁方老先生。

    方攸宁在谢家村开馆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在整个五村地面都颇有声望。他并不是本地人,按照他的说法,早年他中过秀才,但是乡试的时候,屡屡不中,后来就灰了心,只能靠开私塾过日子。几十年来,培养出来的弟子很是不少,更有多人会试得中,入朝为官,成为方攸宁最得意的谈资,时时在乡亲们面前夸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