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辩驳精彩(第2/3页)  风起西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万家生佛,但在五村的一些头面人物那里,对莫思凡的风评很不佳。因为莫思凡的西凌工坊招募村民做工,给出的工钱远远高于正常的市价,有点破坏行规的嫌疑。

    这些非议不可避免的传到方攸宁的耳朵里,让他很是不安。他并不了解西凌工坊是做什么的,但是他的行为引起那些头面人物的不满,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难道他还斗得过那些乡绅?必须在莫思凡还未泥足深陷的时候将他拉出来。所以他不惜用最激烈的言语来反对,至少要阻止他开这个莫名其妙的西凌小学。然而莫思凡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这还是以前那个木讷寡言的莫思凡吗?

    柳秀林一直站在莫思凡身后,即使是方攸宁前来诘难,也不曾动摇立场。事实上,方攸宁的那种观点,他也曾经有过,并因此而跟莫思凡进行过辩论。但是当他真正了解到格物之道是什么意思,特别是这两个月学习了莫思凡编写的教材之后,他便再无疑虑。

    这是一个神奇而系统的世界,人们很难想象,平日熟视无睹的生活常识当中,便蕴含着那么多有用的道理。中原数千年文明历史,不乏伟大的发明创造,某些科学理论更是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来都不系统,不全面,更不被人重视。

    是莫思凡帮他打开了这个世界,让他得以一窥奇妙的风景。看过这些风景之后,什么科举功名,什么孔孟之道,统统都不重要了。他发觉自己真正喜爱的是这门格物之道,是莫思凡口中所说的科学技术。

    今天莫思凡慷慨激昂,讲了许多话,别人没有太多感触,只觉得莫相公这张嘴好生了得,气势如虹,只有柳秀林听出了一些门道,心情伴随着莫思凡激越的话语,起伏澎湃,激动万分。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境界啊。

    半晌,方攸宁才说道:“就算你说的有道理,但你教这些给学生有什么用处?又不能参加科举,能有什么前途?”

    莫思凡道:“我理解的前途跟你不一样。在你眼里,博取一个功名,封妻荫子才是前途,出将入相,站上朝堂才是前途。但我不这样认为。我招收的这些学生,家境都不好,我要是不教他们,他们长大之后,无非就是在地里干活,靠天吃饭而已。但我教他们知识,教他们技术,他们凭着这些技术可以赚钱,从此以后衣食无忧,这难道就不是前途?人不能总活在梦里,得脚踏实地,对他们来说,过上一个好生活,比所谓的前途现实得多。再说了,就算当了官又怎么样?难道就有前途了?如果是这样,那易天舒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了吧?”

    此话一说出来,方攸宁的脸色就变了。

    易天舒是方攸宁最为看重的弟子,也是他曾经的骄傲,后来进士及第,官至知府之职。然而做官十余年后,却因为贪腐而弃市。这成了方攸宁心中永远的耻辱,自己教的学生变成了贪污犯,这名声可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他很少有人前提到这个人。

    然而今日,莫思凡却提到了。这无异于在方攸宁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人们只见方攸宁脸色大变,仿佛一瞬间就苍老了许多,原本饱满的斗志一下子便萎顿下去,心中无不骇异。乡亲们并不知道易天舒是谁,官场上的事情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也没法关心。所以见方攸宁骤然受到打击,全都有些莫名所以。

    莫思凡一时口快,脱口将易天舒的名字说了出来,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揭人的伤疤本不是他的风格,如果不是方攸宁逼得太狠,他也不会不假思索就说出来。如今却有些胜之不武的意味。

    方攸宁神情萧索,一直以来的气势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晚年落寞的老人,叹息道:“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今日辩驳,老师认输了,你是对的。书读得好坏,跟为人没有必然关系,跟前程也不一定挂钩。我之前骂你的那些话,全都收回。”

    所有人都呆了。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