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君君臣臣(第2/3页)  风起西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往后必然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悲剧。特别是最近,严嵩捏造罪名,说今年俺答汗的进犯是曾铣和夏首辅妄起边衅所造成的,现在夏首辅已经被捕,正在押往京城的路上。严嵩现在屡次出手,就是因为他已经看到现在是铲除夏首辅的最好时机,所以他一刀又一刀,刀刀要人命。夏首辅此去京城,必无幸理。”

    姚铁坚大怒道:“这老匹夫,莫非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加害老师不成?”

    “有什么不敢?严嵩害人又不是第一次,曾铣遇害不过是个开始,接下来是夏首辅,夏首辅过后,还将有更多的人遇害。如果处置不当,两位大人也将赴夏首辅后尘,此非危言耸听,而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许c姚二人都默然了。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现实,但是一来是不相信人心可以如此卑劣,二来还是寄希望于皇帝顾念旧情,重新起复夏首辅,就像前几年那样,只要老师还在,自己这边的劣势就只是暂时的,随时可以扳回来。但是如果相反的话,自己无论怎样挣扎,都是没有用的。

    不得不说,莫思凡刚才所说的很有道理,这个年轻人虽然地位低下,接触不到太多的信源,所依据的仅仅是人尽皆知的消息,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已经很了不起了。分析问题非常精准,直指要害,体现出跟他年纪完全不符的睿智。

    就凭他刚才说的这些,其实就已经说服了许c姚二人,他们不是傻子,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罢了。

    许如尘沉默了一会,说道:“贤侄说的有道理,严嵩之狼子野心,人尽皆知,但是圣上受其蒙蔽,忠奸不分,不但害死了曾大帅,如今还要拿老师治罪,当真是江山社稷之不幸。”

    莫思凡冷笑道:“如果圣上真的是被人蒙蔽,事情反倒好办,还可以想办法直达上听,辩解申冤。如果不是,那才是最糟糕的。这就意味着圣上只要在位,夏首辅便永远没有翻身喊冤的机会。”

    许如尘赶紧制止道:“贤侄此乃诛心之论,可千万不能乱说。”

    “站在两位大人的立场上,当然不能说圣上半个不字。可是公道自在人心,凭良心说,你们认为夏首辅是被谁陷害的?”

    “这还用说?当然是严老贼。贤侄刚才也说过他罗织罪名,诬陷老师。”

    “非也。倘若圣上依然相信夏首辅,或者稍微聪明一点,亲君子,远小人,严嵩之流断然没有爬上高位的机会。即使严嵩谗言陷害,只要诚心调查,真相未必不能大白于天下。更何况事发后夏首辅还曾上疏自辩,圣上阅后,只要稍微顾及一下数十年君臣之义,也能轻轻的放过,至不济也要保夏首辅一条性命。可是陷害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发生着,夏首辅的自辩也不曾起到任何作用。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人已经铁了心要置夏首辅于死地,这个人不是严嵩,实圣上也。”

    许c姚二人相顾骇然,脸色登时就变了。从来没有人敢这样直接指责圣上,按律令来说,这叫口生谤语,要遭重处乃至极刑。一直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别提现在程朱理学兴盛,满纸都是三纲五常,无人敢越雷池半步。所以莫思凡刚才说的话,简直是惊世骇俗至极。

    莫思凡的思维来自后世,向来没有君尊臣卑的观念,心中有什么想法,就自然的说了出来。就跟杀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赵构一样,真正想置夏言于死地的人,正是嘉靖皇帝。别人不敢说,不敢想,他却认为只是一个最浅显的道理,稍微有点主见的人都能看得明白。但他也不会口无遮拦地到处宣扬,只有在靠得住的人面前才能说。

    许如尘轻轻咳了一声,说道:“以后这种话贤侄千万别再说了。也就是我和姚兄听着,不会有祸患,否则传扬出去,也不用严嵩来杀,大伙儿先自行了断得了。”

    莫思凡道:“我讲了这么多,只是希望提醒两位大人,丢掉幻想,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