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议事2(第1/2页)  大越权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来这些世家大族并不看好此次出兵辽国。”太子退去争吵时的军汉模样正色说道。

    儿子少有严肃,天启帝心中也更为宽慰,看来打仗并没有把自己这个皇位继承人打傻,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于是便开口提点道:“也不是所有,这帮文臣也分派系。今日提出裁军也只是试探一下皇室跟枢密院出兵的决心。南岸的世家大族肯定不希望出兵,打胜了他们好处不多,还得出钱。打输了也没什么好处,更得出钱。所以今天最开始支持裁军的也都是南岸派系的官员。”

    “至于北边的就完全不同了,我大越军力之强盛,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且胜了他们得利最多。压着夏辽两国打了这几十年,此次又有完颜阿骨打在从后方出兵。除非我大越朝铁骑全都拉肚子,辽国这次灭国已是铁板钉钉之事。”

    “只是总是让文臣这么闹,也不是办法啊,那些世家那个不是以自己家族利益为先,真正为我大越的却没有几家。”太子一脸不爽的说道。

    皇帝也一脸无奈“大汉传承四百年,王莽篡位是因外戚干政,最后还是恢复汉家天下。后来呢?平了黄巾军后治军之权下放,哪个世家豪族不是拥兵自重。最后硬生生的又打了四百年。才出现了大唐。大唐传承三百年,强盛之时万国来朝,最后设节度使,还不是被世家拿到军权,又乱七八糟的打了几十年,这才有了我大越。”

    说道这里,皇帝叹了口气:“我开国六姓皆非世家大族,能得国祚全靠六姓子孙能征善战。但我六姓子孙越打越少,以武治国亦不长久。不用他们又能用谁?”

    “也多亏婉儿当年之策,要不然还不知现在我皇族能否度过当日之劫。”

    “豪门士族啊”天启帝轻轻摇了摇头,若有所思。

    慈元宫内,聂尚静坐在旁,听着当朝皇后絮叨开国六姓之间的联姻。主要目的是让聂尚明白,不该叫自己“皇后娘娘”,正确的叫法是“外祖母”。比如,皇后是李家的第四代子女,皇后的姐姐嫁给了聂尚的爷爷,皇后嫁给当朝皇上。当朝皇上又跟聂尚的爷爷是结拜兄弟。聂尚的母亲是李氏第五代子女,又是皇后的侄女,而皇上的母亲是聂家第三代,至于应该怎么叫

    “怎么亲近怎么叫。”最后看起来端庄贤惠的皇后娘娘总结到,微微拂了拂聂尚的脑袋,“你太奶奶估计要等急了,我带你去。”说罢,便轻牵着聂尚的手往慈宁宫走去。

    皇后示意,聂尚便跪下,对着面前慈祥的老人恭敬的喊了声:“太奶奶”。看着年幼的聂尚,皇太后不禁泣不成声。皇后只能赶紧上前宽慰到:“老祖宗,尚儿现在痴哑之疾以愈,这是好事啊,您哭什么啊。”

    “对,对,是好事,是好事”,说罢便拉起聂尚,示意他坐在床前,仔细端详起来。越看越是喜欢。“跟婉儿那丫头长的好像啊”,提起聂尚的母亲,皇太后又忍不住眼泪,抱着聂尚轻泣起来。聂尚也只得轻轻顺着自己太奶奶的背,皇后也在一旁宽慰。

    等皇太后哭完,又问了些家长里短,无非现在有没有开始读书,平时吃什么的细碎之事。有太监禀报,午膳已备好,皇上,太子还有殿下们已在前厅等候。于是皇后便扶皇太后并牵着聂尚出去。

    前殿已站立着数人,除了天启帝,太子,聂父以外,还有三个年级皆二十出头,一身明黄色袍服立与皇帝身边。三人向皇太后,皇后行过礼以后三人便围着聂尚,皆宠溺之色。应该就是皇上另外的三个儿子了。

    聂尚从皇后哪里知道,聂家与皇室联姻最多,两家也最为亲密。而聂尚是两家人现在唯一的第六代人。太子已几位殿下虽都已成亲,但因常年征战边疆,都尚未有子嗣。

    再加上天启帝当太子时便于聂尚祖父结拜为兄弟,聂尚叔父聂从武又因就太子与军阵之中战亡,这份感情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