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学金,但是生活费方面,能帮父母分担一点是一点。
等他赶到家中,已是黄昏时分。
但家里却是灯火通明,院门口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王小笔不用看也知道,院里已经摆好了家宴,就等自己这个正主了!
村里有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里必定会摆上家宴,邀请乡亲们来吃饭。
一来是沾沾喜气,二来感谢乡亲们的照应。
至于随不随礼,却没那么多的讲究,关键图一乐。
前世的时候,家宴一直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才办。
而这一次,王小笔的分数显然够了本科,也就提前张罗了。
“小笔啊,有出息了,给咱们村长脸了!”
“恭喜恭喜啊!”
王小笔走进院内,道喜声不断。
他看到年长的就鞠躬回礼,相仿的就点头致意。
“小笔回来了,那家宴就开始吧!”老爹很有一家之主的气势,当即吩咐传菜。
一顿饭大家吃得很是尽兴。
酒过三巡,村里最有威望的老者孙年庚敲了敲酒杯:“让我们的大学生给大伙讲两句如何?”
他年纪虽大,但却依然声若洪钟,惹来一片响应。
王小笔硬着头皮站了起来,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怎么把这个环节忘了!
当年自己可是准备了一下,可现在要临场发挥,如何是好!
王小笔看着乡亲们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中,除了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似乎没有其它的变化。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靠拆迁发家致富,毕竟没人在他们的家乡画一个圈。
他们也没有下海拼搏的勇气,跟上改革开放的潮流,毕竟商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转的。
他们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县或者市,毕竟他们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可就是这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农民,用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持,用他们汗滴禾下土的辛苦,用他们一辈子田地里的守望,屯出了泱泱华夏的天下粮仓!
王小笔抽了抽鼻子:“吃水不忘挖井人,哪年我王小笔若是发达了,定不忘咱青水村的乡亲们。”
“好!”
“说的好!”
在众多乡亲的喝彩声中,王小笔将碗中10块钱一碗的酒喝个精光。
碗底朝上,往桌上重重一扣。
宛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