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第1/3页)  美味的陷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八。二人商议,到王舒玲的娘家去。

    乔军让公司派了一辆奥迪a6,他让司机回家休息,自己亲自开车。早上7点,他们便启程,出了城市,不到二个小时,便来到老家的镇上,镇上的集市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鞭炮声此起彼伏,王舒玲告诉乔军,想到集市上买些东西。

    他们把轿车停在集市的南头,下来车。王舒玲抱着乔军的胳膊,整个集市上人来人往,他们成为集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农村,王舒玲虽然是在农村长大的,但是自从上了大学,很少回家。她知道,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又找了一个老婆填房,给她生下一个弟弟和二个妹妹。一旦回家,必须给足父亲钱c买些东西,不然是不受欢迎的。她想到这些,便开始挑选一些东西。

    x市的各大商铺,商场c街道,都显得热闹起来。走街串巷的c卖年货的c摆地摊的小贩,层出不穷。虽然国家出台禁放规定,但是卖鞭炮的还是大有人在。

    这里没人认识他们。春节临近,农村集市越发热闹起来,乡亲们早早都到集上选购过年的商品。还有二天就要过年,节前的热闹气氛也挂在了农民的脸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吃的c穿的物品应有尽有,卖肉的一家挨着一家,春联挂满墙上,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集市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虽然“四九”的天气还是有点偏冷,丝毫不减乡亲们开心购物的兴致。

    王舒玲看到整个集市上喜气洋洋,十多年来她没有逛集市,因为她要埋在书海里,才能走出农村。如今,她见到这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回到儿时的童年。虽然家乡的集市不同于靠近城市的集市繁华,但是那种浓浓的乡情便油然而生。

    正巧,从身边走过几个扛稻草桩子的小贩,他们的稻草桩上面插满了红黄相间的串,顶端还插着一面小彩旗,那些被红黄的果子山楂c橘子压弯的竹签,扛在他们的肩上一颤一颤的,有些诱人。

    “军哥,糖葫芦。”王舒玲惊讶的喊道。多年没有见过糖葫芦的王舒玲,儿时的回忆便浮现在脑海里。当时,家里没钱,眼睛泪汪汪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糖葫芦,把自己馋的,把口水一点点的咽进肚子里。

    “怎么,流口水啦,要不要来一串。”乔军说着,笑眯眯的望着她,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两个人走进扛着冰糖葫芦的小贩,那人看了看他们。

    “葫芦穿得粘冰塘,果子新鲜滋味长,家传有名巧精致,串上幸福和美满。五元一串,八元两串,十块钱三串不卖”那小贩吆喝起来。其他的小贩,还来一个流行的,腰里挎一个翻录机,反复的播放着冯晓泉唱的《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

    酸里面它裹着甜

    都说冰糖葫芦儿甜

    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

    象征幸福和团圆

    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

    没有愁来没有烦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

    面对苍山来呼唤

    “这歌真的好听。”王舒玲陶醉在那歌词里。乔军从兜里掏出一张十元,交给那小贩说,“师傅,来两串。”

    那小贩嬉笑着接过钱,麻利的从草桩子上拔了两串,交给乔军。又拉开自己腰间退了色的钱包,正要找钱,乔军向他摆了摆手,不让找钱。

    王舒玲从乔军的手里拿过冰糖葫芦,小心奕奕的咬了一小口,禁不住的喊了起来。

    “对,对,是这口味儿。”

    “是吗?”

    “是的,我老家的口味儿。”

    王舒玲肯定的说着,大口的咬了一口冰糖葫芦,“酸啊,甜。”

    已到晌午,两个人到了一家包子铺里,要了一斤包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