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刘备的第二桶金(第1/2页)  汉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备抱着一个十岁左右童子,骑马走在回乡的队伍之中,牵穆的从弟在守卫下落县的北城门之战死,留下颇有姿色的遗孀与这个叫牵招的童子。牵穆将母子两人和一众冀州的伤兵都托付给刘备。与之同行的,还有数十冀州兵的遗体。

    “招儿上车坐会!”牵招的母亲,打开了安车窗帘。

    “不要嘛阿母,孩儿要骑马。”牵招年少好动。

    “人家刘刘君很忙的,可不能总是陪你玩!”

    “那阿母陪孩儿骑马吧。”

    妇人怒骂:“你父亲刚走,你就这样不听话。你你。。。”

    刘备摸着牵招的脑袋:“去吧,听母亲的话,我们下次再骑马。”

    历史上曹魏有一位威震北疆的重臣,也名叫牵招,担任护鲜卑校尉、护乌桓校尉,长期在北疆各郡任职,威震漠南。也是安平郡人。

    刘备不确认这幼童到底是不是历史上那个牵招,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牵招的父亲是牵穆属下亲卫队屯长,一起战斗过几日,是个外边严肃认真但实际和蔼可亲的人。下落城北门口之战,义无反顾,奋勇向前,杀敌数人。为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

    可惜敌人太多,最终身中数刀而亡。与他一起阵亡的,还有二三十个安平人。

    牵招的母亲一开始接受不了丈夫战死的可怕事实,悲痛欲绝,如果不是看到儿子孤苦伶仃,估计都跟她丈夫一起去了。这些日子她从悲痛中走出来,不仅照顾孩子,还把时间花在照顾伤病将士上,剩下的时间就教育孩子读书。从刘备、牵招、诸葛亮、邓艾、羊祜等单亲家庭出生的孩子来看,有一个懂知识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非常重要。

    于情于理,刘备都该多加照顾这对母子,何况他还真可能是历史上那个威震北疆,并与他刘备成刎颈之交的牵招。

    或许是刘备过于热情,让牵招的母亲觉得有些不自在,毕竟她还是长的蛮漂亮的。她并不想让儿子学习骑马、射箭、刀剑,毕竟丈丈夫因战争而死,作为一个母亲,肯定不远愿意让娃儿走父亲的老路。所以对刘备有些提防和怀疑。

    刘备不是看不出牵母的顾虑,但他跟牵招接触的时间有限,必须抓紧有限的时间,多多接触。即使牵母再的不满,他也顾及不了这么多。

    。。。

    涿郡的部队,出征时有上千人,东归时却很零散。长期驻守祁县的祖茂留下了部分,剩下的人分批回乡,多则数百,少则数十。大部分阵亡将士的遗体,已经于前些日子运回老家,刘备所在的队伍,最多的是伤员。

    刘备这批只有二百多人,和另二名屯长共同带领。涿郡士兵因为鲜卑入侵,临时被征召,鲜卑人撤离,他们的役期自然到点,急急忙忙赶回涿郡,忙着春耕自家田地。与他同行的,是公孙越带的部分辽西骑兵。

    过居庸关,向东南走上二十里,一座小巧的土城出现在大家面前,此县名为军都县。期盼亲人归来的许多涿郡乡人,以及等待出关的商旅汇聚在县城内外,急切地向西北方望着。

    居庸关以内是关内的关内,几乎可以确定十分安全,长期行军、打仗的将士们,在看到乡人时,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猛然放松,许多人开怀大笑,更多人哭哭戚戚。劫后相逢,他乡遇故,份外难得。

    张虎、刘元起、夏侯博、刘德然等,也已在此等候二天了,看到刘备能够平安归来,每个人都很高兴。在他们这个松散的团体当中,刘备虽然年龄小,但最不可或缺,是当之无愧的灵魂和核心。既因为他是几个人之间的纽带,也因为脑袋最好用,总能想出层出不穷的鬼点子给团体带来财富或提高。一个月以来刘备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和典郡书佐的官职,毫无疑问让众人更加信服,也增大了话语权,增强了团体的向心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