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9章 崔州平的智慧(第1/2页)  汉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董卓习惯于打硬仗,围攻左国城数日不下。

    此城依山傍水,内外双城,城墙高耸,城外则多斜坡,仰攻极其不利,刘备颇反对。

    另一方面,须卜骨都侯派遣的一万援军,于黄河以西的上郡肤施击溃上郡太守刑纪,刑纪侥幸未死,逃到南方数百里外高奴延安苟延残喘。匈奴一万援已经到达黄河西岸,暂时为董卓女婿牛辅借助天险所阻。据探子来报,须卜骨都侯目前正续发援军。

    若不能赶在匈奴援军到达前拿下左国城,汉军就面临内外夹攻的威胁,只能退却。

    此时,去卑提出了一个惊人建议:与左国城中的须卜安谷泽达成协议,且放他放北归,以避免蚁附攻城的巨大损失。

    董卓很疑惑:“你为何认为放开围困,须卜安谷泽就会放过放弃左国城?而不是继续固守等待援兵?”

    崔州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须卜的根子在右部,想争取的是中部,距离此地有800里,可谓很远。

    左部是于夫罗影响力最大的部落,对须卜而言,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须卜氏最终想占据一定是富饶的河套,而不是山峦起伏、相对贫瘠的上郡、西河郡北部。”

    历史上,因为气候的变迁人口的增多,鲜卑的不断入侵,南匈奴的叛乱,中原的混战,汉末和魏晋失去了河套、陕北。南匈奴最终分成二部分,须卜部率领匈奴主力南下占据左国城,于夫罗、呼延泉、去卑长期不得归国,最终其后裔刘豹、刘猛在曹操统一北方时被分为以左国城为中心的五部,逐渐融入汉族。于夫罗之孙刘渊趁西晋内乱、外患之机,继续南下,参与中原争霸,建立汉赵,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其中刘去卑的后人,刘勃勃改名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

    这也是南匈奴最后的回光返照,最终被鲜卑等族所灭,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北周又为隋唐所替代,南匈奴最终在民族多米诺骨中彻底出局,主体融入汉族,少量融入蒙古等族中。

    刘备当然不知道于夫罗、去卑后裔的干了什么事,否则多半不会与去卑、于夫罗合作。

    另一部分,分成数个部落,留在鄂尔多斯,并北上更富饶的河套,繁衍生息,被南下的鲜卑融合,留下了拓跋鲜卑“鲜卑父、匈奴母”的传说。

    如今形势已发生变化,南匈奴须卜部还会大规模南下么?

    “不会,绝对不会!”

    崔州平欣赏地看了刘备一眼,继续说,“之前檀石槐在时,控弦二十万。由于臧中郎将、董将军、刘都尉等诸君的奋战,檀石槐死。草原分裂为东部和连,中部蒲头,南部拓跋部,西部西匈奴、乌孙,北部丁零、坚昆,各自征战不休,实力大大减弱,近几年人入塞劫掠的频率、规模已经大大减少。

    西匈奴不断向东侵略,与蒲头征战,意图夺回阴山以北漠南故地。东部鲜卑经过几年修整,和连势力有所恢复,向西与蒲头征战。

    蒲头为东西夹攻,近十年时间过去了,依然只有数万控弦之士,且需要防备东西数千里,在阴山以北百里范围内兵力不过三万。

    因此南匈奴颇有与蒲头一争河套之力!”

    刘备不由哑然失笑:“看来我还有些功劳,当年没有白白出塞。”

    岂止是有些功劳,分草原为五部落,使整个草原形势恶化,使大汉北疆的形势明显好转。

    目前最大的作用,是改变了南匈奴和中部蒲头、南部拓跋部鲜卑的力量对比,改变了历史上南匈奴南下的国策!

    须卜骨都侯和屠歌胡加起来既有十余万之众男女老幼,三、五万兵,比中部蒲头少不了多少,而兵力更加集中,决计不会放弃河套,任由蒲头、拓跋诘汾南下!

    董卓问:“虽然须卜部和屠歌胡有势力,但战力怕是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