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或世家豪族变乱,一个方面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连锁反应。
在时间、目的、统筹兼顾等方面,处理政务不可能如同军队指挥那样精准,法律过分严酷、执行过分机械都会导致各级官员缺乏灵活性,而董卓缺乏政务经验和能力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蔡邕:“这些问题我也清楚,可是难以说服董公,反复唠叨,董公又会厌倦,如之奈何?”
刘备:“蔡师把董公的大多数命令当做军令好了,切勿在众人面前反驳,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邕:“可要坏事、出错怎么办?”
刘备:“把初步结果给他看,事实胜于雄辩,然后再提出意见,多半可以改弦更张!”
蔡邕思索良久,向刘备一拜:“多谢贤侄,今日的建议利国利民。贤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刘备伸出两个指头,指了指陈群和昭姬:“这事也行?”
蔡邕:“滚出去!”
。。。
袁绍担任渤海太守不到十天即接到改为济北相的诏书,气得吐出一口老血,委顿在地。他不是不想将使者当场斩杀,立即起兵,实在是董卓早做了准备。
袁绍也根本没想到下来宣诏人竟然是侍中甄俨和00精锐士卒,此外,还有牵招统帅的00于何苗旧部。牵招的师傅乐隐是何苗的长史,为袁绍指示吴匡、张璋所杀,牵招前些日子送葬回冀州,之后在师傅坟前结庐而居,
听闻要找袁绍麻烦,牵招立即起身招募士卒,冤有头、债有主,牵招右手按剑,狠狠地盯着袁绍,巴不得袁绍有意外。
袁绍无奈,只好接受济北相职务,济北只有五城、人口二十余万,比渤海近百万完全没法相比。
。。。
董卓虽有较强的军事能力,在政治上并不老道,满以为袁绍、刘岱等人一定会对他的大肚能容投桃报李。
实际上,与孔融、卢植等温和的中间派不同,党人是有着首领、有隐秘组织、有政治信仰、有政治追求的一群人,在长时间的党锢中习惯于秘密互相联络、习惯于不惧生死、习惯于暴力反抗、习惯于逆势而动。
或许,他们中一部分人会投效董卓,但这群‘高尚’的人,又岂能轻易被外人所用,所分化?二十年恩怨,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尤其是袁绍,数千宦官都敢杀,岂会因为利而与董卓低头?达到济北后,袁绍将出奔和改为郡太守都当做自己遭受的耻辱,再也不愿忍耐,立即将鲍信招来,令他招募附近的泰山兵。
起事,迫在眉睫!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