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科技的力量(二)(第1/2页)  我不做后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墨承讲解新式织锦机思路之时,厅中众人皆目不眨眼,细细聆听,不住颔首,正如刘禅先前所说的,一项创造发明,只有他的创造者才是最了解它的人。

    待得墨承讲解完毕,黄月英方才久久回神,朝着墨承施了一礼,郑重道:“先生真乃当世大才,此织机简单明了,效率却是远胜原式织机,实在是造福百姓的大业!”

    一番称赞,令得本就不是很外向的墨承刹间变得不好意思起来,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同,这正是每一个创作者最渴望。

    刘禅静静的看着案上的图纸,心中早已不平静,他深知这台织机对蜀中织锦业的作用,更知道对蜀国的作用,自新政推行月余以来,蜀国织锦已演化为官办和民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行织锦,只有那些土生土长的益州人,因为地处偏远,所受战乱影响较小,这才得以能够自行织锦。

    对于那些流民,逃难而来的百姓来说,能够有一栖身之地,有一顿饱饭,便已是不错,又哪来的资金能够购置织锦机自行织锦,再说,蜀锦乃是蜀中特产,他们亦没有这门本事。

    而针对这一现象,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更是与诸葛亮c蒋琬c费祎并列,被后世称为四相的董允,率先拉开了创新的帷幕,正式创办了官办的织锦部门,朝廷出资,供百姓学习,所得织锦尽归朝廷,朝廷则按劳动量支付工人银钱。

    相比于那行自行织锦,一个月可以自己得到一匹锦缎的益州人来说,这些外来人的待遇无疑要差一些,但是反过来对比他们之前的生活,那无疑要好上很多,织锦的工钱还是不低的,织一匹锦,朝廷则支付工人一千钱。

    由于刚学习织锦不久,很多人还都是初学者,即便如此,这个月下来,每人至少能织两匹,虽然跟益州当地织工每月至少五匹的效率相差甚远,但是几百人的劳动力,一个月下来仍旧可以收获蜀锦千匹,这可都是钱啊!

    蜀锦乃是蜀地特产,颇受世家子弟喜爱,如今的行情已然炒到每匹两万钱,千匹那就是两千万,扣除每月的成本两百万,仍能够收益一千八百多万!这可是门暴利产业!

    如果这新式织机真能够达到墨承所言那般,更加复杂的花纹无疑会让蜀锦更加精美,这价格自然也会再度上涨,再算上效率变为原来的两倍,一个月的收益完全可以达到四千万!四千万足够一万骑兵两月的支出!

    再者,有了钱,蜀国便可以从东吴购置商货,包括矿石等类,届时便可以打造军械,以增强蜀国军事实力!

    而且,刘禅自己还知道,他的那位便宜老爹,和蜀中谋臣刘巴可是给蜀国留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足以令蜀国经济彻底瘫痪,那便是五铢钱政策。

    五铢钱的确是不错的敛财手段,但是长久下去,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铜钱的价值一贬再贬,最后甚至使得百姓不再使用五铢钱,试想手中一百钱过了几天只值七十,再过几天便只能值五十,拿在手里平白无故的贬值,亦是平白无故的变穷,那谁还用?届时都会只认真金白银,谁还会认得你五铢钱。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摒弃的时候,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又如何不会崩盘?所以五铢钱政策所存留的弊端一直萦绕在刘禅心头,在将来,他必须要妥善解决此事,那便是升值,让手中的铜钱渐渐恢复到原来的分量,而这一举措的前提,便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至少现在的蜀国做不到!。

    可以说,这台新式织机让刘禅看到了希望!念此,刘禅对墨承不由得更加喜爱!

    “那这个呢?以朕看来,这应该是类似于攻城车的器械!”将另一份图纸轻轻拉过来,刘禅淡淡道。

    “回陛下,此物的确是攻城之用,小人将其称为登天车!两根木块相交,而在这交点,臣铆上一钉,使其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