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中,故脉显大,是为阳明邪实之正脉。但病阳明务具此脉,方可下夺,或兼太阳之浮紧,少阳之弦细,或迟疾滑涩虚弱,乃属气血yīn阳之虚,虽见大实大满,亦当详审顾虑,或以小承气汤试之,或用蜜煎导法,不得直施攻下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注】阳明之病,本自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而不透彻,乃为汗不如法,故未尽之邪,因而转属阳明也。邪在经则为外证,邪入府则为胃家实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言由发太阳汗不如法,致病入胃之大意。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注】太阳之邪传阳明病,有自中风传来者,有自伤寒传来者,当于食之能否辨之。若能食,名中风,是自中风传来者,以风乃阳邪,阳能化谷,故能食也。不能食,名中寒,是自伤寒传来者,以寒乃yīn邪,不能化谷,故不能食也。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食之能否,验风寒之辨。盖阳明主水谷,风能食,阳能化谷也;寒不能食,yīn不杀谷也。名,犹言为也。中寒,即伤寒之互词。大意推原风寒自太阳传来,其辨验有如此者,非谓阳明自中而然也。

    汪琥曰:仲景云:中寒与伤寒同义,非真寒证也。若系真中寒,是胃家虚冷,yào宜理中汤之类。今不能食,是胃气实,但邪未入府,不作郁热耳。因名中寒,实与伤寒无异。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注】阳明病有外证有内证。潮热、自汗、不大便、内证也;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外证也。今汗自出,是从中风传来,故与中风之外证同,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则知为阳明外证,故不与中风外证同也。然阳明之热,发于肌ròu,必蒸蒸而热,又不似太阳之阵阵发热,可知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太阳中风,传入阳明之外证言。

    魏荔彤曰:病有太阳中风不解,传入阳明者,何以辨之?故设问曰:阳明未知其里之何时传来?必先验其外之何所见证?答曰:太阳病,有身热,汗自出而恶风者,此太阳中风之本证也;若身热,汗自出,竟不恶风寒而反恶热,则病已去太阳而入阳明矣。此阳明病,由太阳中风而传入者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注】太阳病当恶寒,阳明病当恶热。今阳明病,有初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是太阳去表之邪未尽,故仍恶寒也。然去表未尽之邪,yù传阳明,不能久持,故恶寒必将自罢,即日当自汗出而恶热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太阳伤寒,传入阳明之外证言。

    程应旄曰:阳明恶寒,终是带表,至于府病则恶热矣。表之罢否,须于此验之。

    郑重光曰:此辨阳明伤寒之外证,不发热而恶寒,起自伤寒也。恶寒将自罢,邪过表也。即自汗出,邪热郁于肌ròu,腠理开,汗外泄也。

    魏荔彤曰:太阳伤寒亦有传入阳明者,又何以辨之?故设问曰:病有得之一日,起初之时,不见发热,而但见恶寒者,何病也?答曰:得之一日恶寒,虽为太阳伤寒之证,而恶寒亦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此是阳明病由太阳伤寒而传入者也。可知太阳中风,则发热恶风,汗自出为,正病,太阳伤寒,则恶寒无汗为正病。若传入阳明,则必以汗出、恶热为正病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即止,此为阳明病也。

    【注】此释上条阳明恶寒自罢之义。阳明属胃居中,土也。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